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看咋普查特殊人群的
聘大学生普查大学生,普查“老外”用双语表
  • 2010年11月08日 作者:
  • 【PDF版】

    ▲普查员李彬彬(右一)和同学在青岛大学进行普查。

    ▲普查员刘向阳(左二)和同事在对崂山道士进行普查。

    ▲孟加拉人日瓦希在普查表上签字

    。

    文/片 本报记者 姜萌

    7日,青岛市入户人口普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记者了解到,人口普查虽然采取了以户为基本单位的登记方式,但有些“特殊身份”的人,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对待。记者随同普查员入户,探看了对“特殊身份”的人群普查是怎样进行的。

    普查以宿舍为单位普查员都是大学生

    5日上午9点,大学生普查员李彬彬站在青岛大学泓园三号女生宿舍106室的门前。“你好,我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员,麻烦开一下门。”106寝室的社长宫泓妍为小李开了门。“咱大学生是按集体户登记,填的是短表,大家把身份证都准备好吧。”李彬彬简单的介绍后,来自黑龙江、江西、山东等地的6名美术学院的大二姑娘分别对“户口所在地”、“离开原因和时间”、“户口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崂山区人口普查办的负责人杨宁告诉记者,崂山区管辖的青岛大学、海洋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近6万大学生的普查工作都交给了本校学生。杨宁介绍说,一般社区的普查员负责250—300人的普查已经算多了,但大学这个特殊的群里,一名普查员至少要普查500—600人。采取以宿舍为单位的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漏登现象。“另外在外租房的,或者临时不在学校的,也都可以登记上。”据了解,目前青岛各大高校的普查已基本完成了50%,比普通市民群体的统计要容易得多。

    进道观先叫声道长遵守道教特定习俗

    5日,记者跟随崂山区人口普查办及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的普查人员一同来到崂山太清宫。“道长您好,我是人口普查员,今天来进行正式登记。”在太清宫道观门口,普查员刘向阳亲切地打着招呼。进入道观后,今年40岁的道长高明见配合地出示了自己身份证和户口簿。“学历”、“户口所在地”、“户口迁移原因”、“落户青岛时间”等内容,高道长皆一一进行了回答。据了解,他已出家十多年,一直在崂山修炼,四年前将户口从老家日照迁到了青岛,落在沙子口街道。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的苏主任向记者介绍说,青岛三处道教场所在册道士共42名,分别来自四川、甘肃、淄博等地,仅有一名是青岛籍人士,他们大部分户口都在出生地。“道教文化崇尚云游四海,各个道观的道士流动性较大,人员增减较为频繁。”苏主任介绍道。另外,普查员在10月15到18日摸底时了解到,宗教人士有其特殊的习俗和用语,这次来正式普查时,就格外注意。

    普查先递上一封信沟通请楼长当“外援”

    5日,记者来到属于市南区金门路社区的仙居路12号,跟随普查员厉颜琴对孟加拉国籍的日瓦希进行人口普查。厉女士敲响日瓦希的家门。“我是人口普查员,需要登记一下你的信息。”厉颜琴礼貌地说道。十几秒后,日瓦希打开了家门。普查员先递上了一份用英文书写、介绍第六次普查概况的《致居住在中国大陆的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人士的一封信》,经过不到两分钟阅读后,厉女士开始用中英文对照外籍人口专用短表对日瓦希进行普查。仅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8项简单的调查。问起对中国普查境内外籍人口规定的态度,日瓦希表示理解,“这里是中国,普不普查是中国说了算,我住在这里,愿意配合普查。”

    市南区人普办的副主任牟涛告诉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摸底,市南区有4000多名外国人,多以经商和外教为主,还有一部分驻外使馆人员。他表示,为了方便外籍人士的普查,普查表包含了中英、中日、中韩、中俄等6种双语普查表。“如果在这几个语种以外的,我们就请普查对象的朋友,或者熟悉他们情况的楼长来帮助我们,漏登现象没有出现过。”牟涛介绍说,大部分外籍人士对中国的人口普查表示理解和支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看电脑,35岁得了白内障
看看咋普查特殊人群的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