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走进汶河时代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大汶河整治
  • 2010年12月03日 作者:
  • 【PDF版】

    俯瞰泉林坝。

    滨湖大道将在这里建成。

    泉林坝美景。

    本报记者 李虎

    “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大汶河被称为泰安的母亲河。201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作为大汶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的泉林坝、颜谢坝顺利建成蓄水,天泽湖大水面景观也已经完成。泰安市人大、泰安市政协对于大汶河综合开发的意见建议也正在逐步从纸面变为现实。虽然按照规划,大汶河真正综合开发建设完毕尚需时日,但每一点进程都在为泰安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每一点发展都是泰安从“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的城市发展格局前进的稳健步伐。

    人力物力有限汶河保护欠缺

    历经岁月沧桑以及多次改道,大汶河至今仍然为沿岸的农田水利、水产渔业、防洪灌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条自东向西贯穿泰安六个县市区,全长208公里的大汶河,在泰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过度开发,这条母亲河也曾遭遇过流域面积缩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床抬高等问题。为了保护母亲河,泰安市早已把大汶河保护列入规划,但因为限于人力、财力等制约因素,美好的规划愿景经历多年也没有能够真正实现。

    2009年4月14日,泰安市吹响了“打造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号角。企盼多年的大汶河综合开发也被列为全市10大重点工程之一,并成立专门指挥部加以实施。

    在2010年的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借助大汶河综合开发,泰安正逐步实现泰城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的发展。

    1号议案强力推行

    大汶河综合开发受到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泰安市人大代表冯殿齐多次调研大汶河,在2010年“两会”上,包括冯殿齐在内的泰安市11位人大代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两会”提交了《加快大汶河综合开发进程,建立泰安市大汶河文化生态区、实现泰安依山拥河滨水发展》的议案。最终,这个议案在众多议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泰安市1号议案。

    人大1号议案发起人冯殿齐指出,依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泰城依山而建,但城区河道落差大,难以拦蓄形成水面营造景观,造成了城区水景不足的缺憾。可以说泰安有大山无大水、能游山不能玩水,一直是游泰山逛泰安的一种遗憾,也是泰山大旅游格局中的一个短板。

    冯殿齐建议,大汶河两岸存在着璀璨的大汶口文化、泰山姊妹山之徂徕山、古老的博城遗址、丰富的温泉等文化旅游资源亟待开发。这些景点都分布于汶河两岸,较为集中,以大汶河为轴线实施集中的综合开发,既可以极大完善泰山大旅游圈,还可以盘活整个区域的发展。与泰山千古相连的文化渊源,以及“两山夹一河”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大汶河综合开发的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

    人大1号议案指出,泰山是名山、圣山、国山,泰安是依山而建、依山而兴的城市,泰山泰安很好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人大对于大汶河综合开发进行了多次调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从泰城2020年前的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中可以看出,自津浦铁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南、徂徕山以西、大汶口遗址以北之间的区域,主要是泰城发展的预留区域。而从目前泰城发展方向上看,向北依山而建几无空间,南西空间有限产业单一。因此城市发展中心,特别是旅游、文化、商住等产业重心应向大汶河方向迁移,既符合各地城市拥河滨水实现新发展的规律,也能解决泰城发展只依山不滨水的问题,用良好的环境集聚经济发展的活力,谱写生态建市、生态兴市的新篇章。

    政协调研三个多月

    与人大不谋而合,泰安市部分政协委员也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综合开发大汶河的建议》。而且这个提案成为2010年泰安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据了解,泰安市政协自2008年开始,组织力量对大汶河进行考察和调研。调研活动历时3个月,召开座谈会10多次,实地考察了莱芜、临沂的治河经验。通过亲历、亲感,对大汶河开发治理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协委员韩华军提出,大汶河要充分做足水的文章,根治水污染,创造清新的水环境;建设大水面,创造与泰山相匹配的水景观;科学开发水资源,创造汶河水上旅游线并挖掘大汶河的历史文化,恢复部分汶河沿岸古城、古镇、古渡、古村巷、古民居、古文字、寺庙等历史文化遗迹。用现代科技手段及艺术表现形式,如历史博物馆、水幕电影、艺术晚会、群雕、森林公园、白鹭栖息地等形式,再现汶河远古人类的社会形态及生产生活方式;收集整理汶河两岸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艺术、生产生活用具等,向世人展现古代的人文风采。

    “大汶河开发最为关键的是以泰城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城市发展为坐标,拉开泰城向南发展的序幕,既满足目前经济社会的需要,又规划出泰安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泰安市政协副主席于连荣提出,大汶河综合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要以发展泰山大旅游为主要目的,通过综合开发建设与泰山大旅游相适应、相配套的大型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汶河新城区,延长泰山旅游链条,增加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在政协的调研报告中还提出,挖掘大汶河鲜明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与泰山、泰城紧密相连、交相辉映的自然地理关系,突出其孕育中华文明形成大汶口文化与泰山崇拜形成泰山文化的必然联系,成了大汶河治理的首项要务。世人对大汶河的期盼与未来人们对大汶河的需求,将她定位成了一条孕育古代文明连接泰山文化的历史文化河、宜人逸居的绿色生态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水徂徕如画”美景再现
泰安走进汶河时代
《大汶河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天泽湖段)滨水景观规划》解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