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商海外屯田
  • 2010年12月20日 作者:
  • 【PDF版】

    浙江人正在进行一场“圈地”运动。

    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农业厅等部门获悉,截至今年6月,已有50万浙商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农、林、牧、渔等产业,承包土地面积300余万亩;跨省承包5000万亩土地进行务农开发,面积已超本省耕地。

    “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土地和空气。”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秘书长蔡骅指出,浙商在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通过“资本输出”,用“全球化”来突破生产资料配置的时空格局。

    中国虽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我们都能自给自足。

    到巴西种大豆比东北划算

    20万亩土地,这是朱张金在巴西南大河洲拥有的农场。

    “我已经投进3000多万美元,养了3700多头牛,还有大片的良田。”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张金对记者说,从2007年至今,他的巴西农场里播小麦还是种大豆,是多养牛还是多种稻,都需要他亲自决策。

    老朱说,巴西是个资源大国,领土面积8.547亿公顷,可耕农地是中国的三倍。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优质的水源,搞农业的先天条件比中国一些地方好得多。

    巴西农业人口少,当地农产品价格不菲,许多农产品依赖进口,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乘飞机到巴西要40个小时,而到东北只要3个小时。朱张金说,到巴西种大豆成本比东北低,东北1公顷土地的大豆产量只有巴西的2/3;巴西气候条件也比东北好,东北适合大豆播种的时间每年只有7到10天,巴西是70天,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更划算。

    在运费方面,巴西大豆到中国要50美元/吨,与东北大豆南下浙江的费用基本持平。

    而且,我国对国内企业出国建立海外大豆及粮食基地有优惠政策,东北则没有多少农地适合连片承包经营了。

    朱张金表示,他在巴西生产粮食主要是运往国内,中国缺什么他就种什么。

    “我认为巴西农场项目投资时机成熟,可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2009年2月,华丰村全村1008户共有728户出资554万元入股,由合作社参与巴西农庄的运营。如今,村民们已能拿回本金,并开始按年度分红。

    到巴西种大豆是华丰村的上上选择。这个村只有3000亩左右的耕地,人均年收入1.2万元,计划今年底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朱张金说,在巴西买一亩永久所有权的土地只要花费人民币1000元左右,国际四大粮商都在巴西买地。

    现在,朱张金又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合作,计划三年内在巴西土地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朱张金的远期计划还包括,转移100户村民去巴西,输出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国内投资加工企业,建起一条农产品产业链。

    温州资本下注海外森林草场

    2006年,青田人王加建到阿塞拜疆旅游用餐时发现,在这里点一盘蔬菜沙拉最便宜的要8欧元,即使向服务生要一个西红柿也要加收折合人民币约5元的费用。于是,他在该国Blada城找到一块50余亩的土地,投资300万元种菜。

    王加建说,仅在Blada城就有四五个浙江人经营的菜场,浙籍菜农约有100人。而保守估计,整个温州地区境外做“农场主”的超过800人。以平均每个农庄雇用15人进行日常管理,温州籍的境外菜农将达1.2万人。

    与此同时,更多的温州资本则看中了森林、草场等资源。

    2004年,温州人卢伟光投资一亿元购买了150万亩拥有永久砍伐权的巴西森林———实际上,包括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所有动植物都已被他买下。

    2005年,卢伟光又斥资8000万元,购买俄罗斯海参崴60亩林地。他说,1998年之后,国内严禁对自然林进行砍伐,而在地板出口享受退税政策、木材进口关税为零的背景下,谁掌控了森林资源,谁就在整个木地板产业链中掌握了先机。

    2007年,温州德嘉木业有限公司取得刚果(布)63.6万公顷的林地开发权,木材蕴藏量2000多万立方米。目前,温州广寿、浙江新洲等十多家民企也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投资森林采伐、渔业捕捞加工项目。

    “在澳大利亚,几百元人民币就能买一亩地,获得的是所有权、永久使用权,非常值得投资。”瑞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顾问吴植松说,澳大利亚农业很先进,而当地不少农场主厌倦了农村生活,有卖出农场的意向,有一定设施的农地也仅标价不到1000元/亩。

    最近,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志荣带队,农业、外经贸、侨联等部门组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许多民企都有浓厚的投资意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商海外屯田
中国亟待建立海外“种地”战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