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
  • 2011年0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打孩子是为孩子好”———相信许多爸爸的出发点是这样,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很多父母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甚至说“黄金棍下出好人”,从今天的教育实例来看,只能说并非如此。

    有位爸爸有个爱搞破坏的孩子,他常常将家里的收音机、遥控板、手表等东西拆得七零八散,拆时兴趣十足,但之后却很难复原。一天,爸爸看到孩子又在摆弄一个收音机,拉起孩子就是一顿毒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败家子!”孩子一边躲闪,一边辩解说:“我看见你的收音机坏了,没有办法听广播了,我就想把它拿出来修一修。”爸爸一听更气,觉得孩子不仅不承认错误,还为自己狡辩。于是,下手更重。第二天,孩子的妈妈拿着收音机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好了?”爸爸拿过来一看,发现收音机修好了,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可从此之后,孩子对家里的东西再也不敢碰、不敢摸了。

    看到这里,你还能将“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古训进行到底吗?打孩子是可以让他听你的话,但经常的打骂,却会损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健康。

    自暴自弃

    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孩子会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低于别人,并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里,甚至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本来是一件能够做好的事情,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便干脆不做或故意去搞破坏。

    逆反心理

    一些“犟”孩子,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即使挨打也不屈服,这种“犟”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当他不认可父母对自己的惩罚时就会不服,这种因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会以“犟”的形式表现出来。

    暴力倾向

    孩子挨了打,在潜意识里会把打架当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就会模仿大人用“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有些孩子会在打骂中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会让他把不满转移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父母打他,他就打其他人,父母在他身上表现得越粗暴,他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说谎行为

    经常挨打的孩子,做错事时就会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实话,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提醒爸爸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错误,也必须让他对错误有所认识、有改过的愿望,否则,即使是棒打责骂也起不到效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
教育孩子从“小善”做起
宝宝秀
教育孩子贵在时时处处
脾气大的女孩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