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考,不能承受的梦想之重
  • 2011年01月07日 作者:
  • 【PDF版】

    距离2011年美术统考仅剩十几天的时间了,不少同学舍去午休的时间加紧练习。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本报记者 秦国玲

    6日,距离2011年美术统考,还有12天。美术生们在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地靠近统考的大门。随着艺考的门越来越窄,这条通向梦想的路上还能负载多少人的希望?仍然有人义无反顾,但也有人已经开始放缓步子,慢慢打量。也许梦想的热浪里,该有些思考的冷水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6日,潍坊的上空不时飘着雪花,可在冰冷的画室中,安静得只有涮水粉笔的声音,没有一个人往窗外看一眼。

    “哪有这闲心啊?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有时候甚至到凌晨,都呆在画室,吃喝拉撒画画,没时间想别的。”这里被艺考生张浩戏称为“集中营”,他一边鼻音重重得发牢骚,一边拿着画笔默写水粉,手背上都是刚挂过水的针眼。“前两天刚感冒了,回家打了三天针,还没好就跑回来了。没办法,马上就统考了。”

    张浩文化课成绩在班中还不错,在580分左右,但这个成绩让他绝望。“2010年高考,这个分数也就能上个三本,潍坊学院都很难进,自己努力了,分数提不上去,只好又把小时候的美术功底搬出来,救急。”

    郑宇在中考时是美术保送生。高一时,被星探发现,转学模特。“每天都要站墙、压腿、走猫步。”郑宇回忆起那段练习模特的日子,禁不住皱了皱眉头,“要穿十公分的高跟鞋来回走猫步,特别累。”

    郑宇的模特梦,因为后来父亲的反对而终止,但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大学,文科班的她又重新拾起画笔。“从小喜欢画画,有些功底,重新拾起来容易些。”

    而在郑宇的周围,身边不少同学为了大学梦,不断的尝试出路,文化管理、播音主持、模特、标准舞,一条路不通,换另外一条,原本身边很安静的男同学,忽然学起了播音主持,什么样的都有。

    郑宇说:“原本非美院不读,现在越到考试临近,反而越觉得是不是名校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要升学、要就业、要‘活着’。”

    在这间画室里,一共有40多名学生,每个孩子都在拼命,不分昼夜。他们中,学画时间在一年以上学生不足一半,近一半的学生学画时间不到半年。吸引他们在这里坐下平心静气画画的,就在于,美术专业压低了“要命的”文化课成绩。但近几年高校对艺术专业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身边艺术生越来越少,奔着考个好大学临阵磨枪的少了,愿意冒险的人越来越少。

    培训市场黄金时代远去

    陈洪鹏是王金明画室美术辅导班高考班的班主任,在校5年,他见证了该校的“升学奇迹”,也亲身经历了培训市场的黄金期正在远去:从2个班100个人,到4个班、8个画室、近300个学生;再到现在的1个大班,1个画室,总人数40人左右。这5年,学校也随着艺考路的峰回路转而扩张或者收缩。

    “人的确少了,今年全省不过五万人。”陈洪鹏说,与前几年报名人数全省突破十六七万人不同,现在的美术生越来越少。2007年达到最高峰16.7万人之后,此后逐年减少,2008年为16.1万人,2009年锐减到9万人,2010年美术统考报名人数比2009年减少8000人。

    生源减少了,高校招生也跟着受影响。潍坊学院近日公布了2011年艺体类专业招生计划,艺术类专业总招生计划为800人,体育类共招220人。和去年相比,艺术类省内计划比去年减少157人,招生人数比去年减少

    了近四分之一。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郎益伟介绍,艺考人数连年下降,学校只能根据情况缩减招生计划。

    这对艺术没有感觉、突然半路出家匆忙学习应考的考生来说,真是利好吗?考生许一兵心里没有底,他带着矛盾甚至黯然的心情,继续在艺考通往大学的路上努力。“人少了,但考大学还是不简单啊,竞争的还是更激烈。太累了,原来以为艺考是条捷径,真正走上这条路才知道压力太大了!”

    王金明介绍,早年,省内高校,除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所综合高校设立美术专业,专业含金量都比较高。但从2002年起,全省几乎每所高校都先后开设了美术专业,艺术味儿越来越淡。到处都是学艺术的,但招聘会上几乎没招艺术专业的。从2009年美术统考开始,生源就逐年减少,高校招生也抢生源。不少艺考培训班都开始感觉昔日的黄金时代正在离去。培训市场开始逐步降温,或是自寻出路。“潍坊这种针对高考的美术、艺术培训机构很多,

    我有个熟悉的培训机构就‘中途退场’了,不干了。”

    艺考盲目的热也给日后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中国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专业位居榜首。

    艺术生“活着”最重要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都离不开一种背景。较低的文化课要求,几乎统一模式的专业考试选拔方式……近年来,每到年底,美术高考大军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美术教育已经沦落为应试教育博弈的棋子。

    事实是,这条路上,铺满了艺考生的眼泪和心酸。艺术生要比普通高考生付出两倍的精力,在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学习专业知识。考前复习的开销也远非那么简单,几家艺术培训中心,艺术生每月集训费用在一两千元,很多考生一般都要学习三四个月,更长的还有半年之久,再加上生活、学习用具等费用,在这段未知

    的路上就已扔下了过万的花费,还不用说到考试时的报名费,奔波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差旅费。

    但如今,艺考考大学的捷径开始收窄。如今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对考生的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录取已基本采用综合分。而相对的,是普通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考生生源越来越少。

    这种高淘汰率让不少艺考生感受到了艺考的残酷竞争,如果说普通高考像走独木桥,那艺考正在某种意义上慢慢变成“走钢丝”,以往的“捷径”优势不断减小。

    陈洪鹏说,他已经感觉到如今的孩子们不一样了,考生们清楚地感觉到了艺术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开始理性思考,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面对各种压力,如今的孩子,相比那些曾经青涩、只是活在梦想和激情中的孩子们,已经更为成熟和现实了。

    “让艺考归于常态,让梦想多一份理性的砝码,让高等艺术教育回归艺术本身。”这是来自艺术专业老师共同的忠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考,不能承受的梦想之重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