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奋斗目标,部署2011年工作
到2015年GDP达2000亿元
  • 2011年01月12日 作者:
  • 【PDF版】

    赵效为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周青先 见习记者 汪振荣 摄

    在11日上午召开的日照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赵效为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的主要奋斗目标,部署了2011年在经济、民生、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本报记者 王倩 刘慧娟 见习记者 姜海姣

    2011解读之经济

    【关键词】大投资项目   实施好境内总投资近4000亿元的180多个重大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70亿元。滚动实施好百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关键词】消费拉动   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加强“农超对接”和城镇5到8分钟便民消费服务圈建设,着力改善消费条件。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汽车、农用车、大型农机具、装饰装修等大宗商品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关键词】新兴产业项目   启动实施“十二五”期间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年内重点抓好众山生物科技、五征新能源汽车、华润风力发电、海帝电器170万台平板电视等47个总投资102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大力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关键词】海洋新城   年内完成日照国际海洋城概念性总体规划、重点地区及起步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建设海洋产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海洋新城。加快推进鲁南临港产业区区域开放合作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做好设立日照保税港区、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点的争取工作,为发展蓝色经济、打造优势产业构建优质载体和优越的体制机制环境。   【关键词】临港产业集群   坚持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扎实做好重组和配合服务、配套产业规划等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现代起亚等汽车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现代派沃泰4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龙泰集团30万台微型乘用车、岱摩斯6万台车桥、五征集团10万辆微卡等项目,全力打造新兴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三条石油长输管线,努力打造化工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亚太森博浆纸三期、森达美120万吨棕榈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   【关键词】高档精品游  抓好旅游集散中心、海洋嘉年华、阳光海岸等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开放和综合利用程度,推动旅游与体育、文化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四季游、休闲度假游和高档精品游,力争游客接待量达到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

    2011解读之执政能力

    【关键词】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新闻发布等制度,坚持言必信、行必果,不折不扣地兑现落实各项政策和承诺,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关键词】推进改革   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稳妥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阶梯式水价电价政策。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金禾生化、众山生物、双港电子、遨游汽车配件等企业上市步伐,并培育一批后备上市资源。

    “十二五”主要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00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值达到210亿美元,年均增长1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6:56:38,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35%、5%。建成冶金、石化、汽车3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和浆纸、海洋装备、粮油加工3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五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港口吞吐量超过3亿吨、260万标箱,打造国家重要枢纽港。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55%,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10万人。基本完成城市中心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起步区建设,力争日照机场建成通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力争有80%的区县、乡镇建成生态县和生态乡镇,争取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 社会建设有力加强。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

    2011解读之民生

    【关键词】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年内新发展茶园3万亩,以承办全国茶叶学会年会暨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颁奖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提升品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等工作,推动我市茶产业迈上新台阶。年内发展浅海生态健康立体养殖1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00个,特色经济林3万亩,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全面完成潮白河、巨峰河综合治理及5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开工建设马陵水库、户部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好五莲龙潭沟水库、“西水东调”一期工程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塘坝、小水池等集蓄工程,逐步解决农村“当家水”的问题。解决好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新型城镇   继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农村住房2.2万户,改造农村危房8500户,进一步扩大轻钢结构新型农房试点;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0个村、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公路150公里;新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20处。   【关键词】中心城区   倾力打造城市中心区和阳光海岸等精品工程。按照“高档、高层、精品”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拆迁工作,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规模,努力打造能够满足国际商务、旅游、休闲、体育等需求,体现日照特色的高档中央商务区和富有特色的活力街区。实施阳光海岸整治续建工程,把提升环境与引导消费结合起来,对万平口至水芙蓉段按城市滨海旅游岸线标准进行精心建设,对水芙蓉至森林公园段按郊野生态岸线标准进行生态恢复,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风景带和旅游消费带。   【关键词】城市规划  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年内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日照北部区域近期建设详细规划。投入市级城建资金22亿元,实施市级综合文化中心、香店河治理和滨河生态特色街、东关北路商业街、植物园改造等城市重点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加快建设北海路等18条城市道路,启动18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   【关键词】基础设施   年内投资30亿元,着力抓好岚山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石臼港区焦炭码头等10项港口重点工程,力争启动新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努力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9亿吨、130万标箱。建成日照港疏港高速、长深高速日照段、岚山港疏港路、日照至东明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加快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坪岚铁路扩能改造、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日照至仪征输油管道建设,推进青日连沿海铁路、日照机场、日潍高速、枣临岚高速、日照至淄博输油管线和204、206国道日照段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启动莒县、五莲县驻地到市区的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建成秦楼、稍坡220千伏和汪家台、南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关键词】公共安全  出台并认真落实《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2011解读之 环境

    【关键词】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新建、扩建第三污水处理厂、香店河污水处理厂、碧波废水处理中心等5座污水处理厂以及多个生活区污水处理站。继续抓好全社会节能减排,大力推广节能照明,新建节能建筑200万平方米,完成市区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关键词】生态保护   实行用水限额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好每一寸地、每一滴水。加强对农村、工业园区、水源地、海岸带、山体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全面开展流域环境、空气环境综合整治,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保护提升环境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2015年GDP达2000亿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