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老人,自学制作马头琴
张荣发用了近3年时间,才制作出自己的第一把马头琴
  • 2011年03月10日 作者:
  • 【PDF版】

    张荣发已经制作了多把这样的马头琴。

    文/片 见习记者 陈伟

    一提起马头琴,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蒙古族的一件标志性乐器。可是,马头琴该如何演奏,相信不少人并不了解,至于制作,估计知晓者更是寥寥。

    可是,就在咱济南,一位普通的老人不仅能用马头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更亲手制作出了多把马头琴。他的名字叫张荣发。

    做出第一把马头琴用了近3年时间

    由于身体原因,张荣发在1993年自己53岁时就提前退休了。退休后,一直喜欢民族乐器的他就想通过拉马头琴来打发时间。可是,当时整个济南市都没有卖马头琴的,这让他很无奈。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荣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制作马头琴的节目,于是他就萌发了自己制作马头琴的想法。为了能够制作出第一把马头琴,张荣发跑遍了济南的大小书店,想买些关于制作马头琴的书籍,最后却空手而归。

    尽管如此,张荣发并没有放弃,他开始琢磨着自己制作马头琴。“我虽然了解马头琴的基本部件,但是每个部件的具体尺寸并不清楚。”张荣发说,当时他甚至曾想着去内蒙古找些当地制作马头琴的人来学习一下,但是家人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就没有让他去。

    但是,凭借着自己对于马头琴的了解,经过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调整,经过近3年的努力,张荣发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把马头琴。“有时候,半夜有了新想法,我就立即起床对马头琴进行改造。为了这,我没少和老伴闹意见。她希望我能好好休息,但我又闲不住,基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制作马头琴上了。”张荣发回忆道。

    痴迷民族乐器源于弟弟的影响

    在张荣发老人的家里,床底下、阳台上、书架上摆满了他自己制作的马头琴、板胡、二胡等民族乐器。从1997年开始,张荣发自学制作民族乐器。十几年来,他的制作水平甚至已经可以和专业人士相媲美,而他的民族乐器演奏也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

    张荣发说,他之所以痴迷民族乐器,还是受自己弟弟的影响。原来,张荣发的弟弟从小就是个民族乐器迷。年轻时,他经常邀请些爱好民族乐器的朋友来家里演奏,切磋技艺。而每次他们切磋的时候,张荣发就在旁边听,也跟着学习如何演奏。时间一长,在弟弟的影响下,张荣发逐渐爱上了民族乐器。

    张荣发的单位也经常搞些文艺活动,而他就负责采购活动所需要的乐器。因为当时单位没有人会摆弄那些玩意,张荣发就自己摸索着演奏,加之他有些演奏的功底,久而久之,他的演奏水平“在单位就成第一了”。从此之后,单位每次有文艺活动,张荣发的民族乐器演奏都成了压轴表演的节目。

    民族乐器爱好者少担心手艺难找传人

    虽然马头琴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蒙古族乐器,可现在喜欢马头琴的年轻人并不多,而板胡、二胡等民族乐器也不太受年轻人的欢迎,想到这,张荣发就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

    张荣发说,他曾经有过收徒的想法,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爱好民族乐器的人,但时至今日,他一直没有找到。“毕竟大部分人对马头琴等民族乐器了解得少,而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又比较多元化,因此马头琴等民族乐器的未来很让人担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老人,自学制作马头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