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科学 饮食文化渐成添加剂文化
难逃塑化剂之毒
  • 2011年06月09日 作者:
  • 【PDF版】

    近日,一种连食品工业专家也不熟悉的物质———塑化剂,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食品安全,这个严肃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塑化剂潜伏期为30年。

    到底神秘物质是什么呢?  专家指出,塑化剂是一种可以软化塑胶材料的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添加在塑胶中可增加弹性,广泛用在工业上,比如塑料袋、玩具、橡胶管,手套、输液管、输血袋,以及汽车的塑料椅垫等等。但是,塑化剂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即塑化剂不能用在食品里。

    很不幸的是,30年前,日本香料一家公司,将其用于香料物质的乳化液中,因为塑化剂能起到比较好的乳化效果。但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停止了使用。

    塑化剂比三聚氰胺

    毒一百多倍

    事实上,塑化剂的毒性比“知名”的三聚氰胺大的多。从这两者的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甲苯二异氰酸酯 简称:TDI)就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的TDI为2.5毫克/公斤,而塑化剂TDI仅为0.02~0.14毫克/公斤,是三聚氰胺的100多倍。

    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荷尔蒙,它可以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干扰荷尔蒙作用,进而影响身体内的最基本的生理调节机能。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特征不明显。另外,环境荷尔蒙化学污染物还可以经由母乳传给下一代,这也就是说,塑化剂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生殖机能与发育等。数据表明,只要喝一瓶500CC受污染的瓶装饮料,就可能超过60公斤成人每日容许的摄取量,甚至超量1倍。动物实验发现,摄取大量DEHP会导致肝癌,国际国家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公告其为二B致癌物。

    方便面、食用油、保鲜膜等

    成“重灾区”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凉鞋、塑料桌布、塑料玩具等物品,以及女性喜爱的香水、指甲油中都会含有塑化剂。只是这些物质不与食品接触。“与食品接触较多的PPC保鲜膜,是目前增塑剂用量比较大的产品。在透明度很高的保鲜膜中,塑化剂的含量高得吓人,可以达到45%左右。”它之所以有黏度,就“归功”于塑化剂。不仅如此,使用了塑化剂之后,保鲜膜中的材质分布也会更加均匀、使它变得更透明。

    不必过渡恐慌 专家表示,塑化剂12~24小时有一半及其代谢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大部分的塑化剂及其代谢物在24~48小时内由尿液或粪便排出。如果不是持续大量食用,发现后,尽快中断,风险就会小很多。并且一般民众也不用担心或者特别去做检验。若是担心,可以让小孩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其后,体内的荷尔蒙即可恢复正常,机体也可以恢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期答案:
猜猜图片中都是什么
Do you know?
难逃塑化剂之毒
大千探奇
“二姑娘”要“远嫁"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