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秋吴王夫差剑
南国王侯剑辗转到邹城
  • 2011年07月29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建丽 本报通讯员 郑建芳 李莉

    芸芸众生,有名的、无名的,谁能留得住时间?它们静默无声,却将时间的片段,封刻在自己身上,凝成永久的定格,这就是文物!请随我一起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时间的面纱,来一段穿越的旅行,走近这些博物馆的传世瑰宝。

    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是个传奇人物,在他的统治时期,吴国由当时的南方小国一度崛起为霸主国。在邹城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刻有这位传奇人物名号的青铜宝剑,它是怎么从古代的吴国来到了鲁国?又是怎么被今人发现的?

    秦始皇曾为宝剑而掘墓

    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把吴王夫差青铜剑,今天静静地躺在邹城博物馆内。它通长59.5厘米,重1.0千克。整个剑身瘦长,剑锋尖锐犀利,微微呈现蓝绿色。 

    剑柄与剑身的连接处比较厚,还有兽面纹饰,专家据此推测以前应该镶嵌过绿松石。绿松石是我国古老的四大名玉之一,也是世界上稀有的优质玉材,属于贵重装饰品。单凭这一样,此剑绝不是常人的剑。 

    在剑上铭文有十个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迹清楚,笔画纤细。原来,它最初的主人就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国国力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五霸之一。在这个时期,吴王夫差制造了不少有名的宝剑,“削铁如泥”、“吹毛自断”等形容宝剑锋利的成语就出自这个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之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而吴越出产利剑,名闻全国,秦始皇始终放心不下。相传,秦始皇南巡到苏州时,听说虎丘山之下就是吴王之墓,曾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希望能挖出深藏于墓中的吴越青铜利剑。不料,直到坑中冒出水来,也不见利剑的踪影。秦始皇没有能够目睹吴越青铜利剑的风采,只好遗憾地离去。 

    从吴国几经辗转到鲁国

    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近战短兵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常把佩剑当成礼仪,剑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史学家介绍,春秋时期南方的吴、越是处于长江下游的小国,与中原各国交往甚少。由于水网纵横、林莽丛生,短兵器得到迅速发展,许多著名的宝剑都出自在这里。   

    这把吴王夫差剑是1991年出土于邹城市钢山街道朱山庄。当时,一位村民挖地时挖出了这把宝剑。为了试试宝剑的锋利程度,村民拿它砍了一下石头,结果断成三截,便打算卖废铁换钱。后来,文物工作者将这把宝剑收购过来,并进行了修复,陈列在了博物馆。 

    据文物工作人员调查,铜剑很可能是墓葬中的随葬品,出土地在春秋战国时属鲁国的领土。这把赫赫有名的吴王夫差剑怎么会跑到鲁国,埋进鲁国墓中去的呢?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获释放后,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此后,越国曾强盛一时。为了称霸中原,越国和楚国又相互战争,结果,越国被楚威王所灭。后来,鲁国和楚国征战,鲁国又被楚国所灭。 

    据此,历史学家们推测,吴王夫差剑很可能先成了越王勾践的战利品到了越国,而后又成了楚王的战利品到了楚国,后又被楚王带到了鲁国。由此可见,吴王夫差剑在这一地区出土也绝非偶然。

    吴王夫差其人其事

    历史上,吴越两国曾进行过一次大战,吴军败退,吴王阖闾死于途中。阖闾的儿子夫差继承王位,成为新吴王。 

    为了报杀父之仇,夫差派专人侍立于宫门口,每逢自己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王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不敢忘!”在一遍遍的激励下,夫差终于在公元前497年大败越军,并让越王勾践到吴国当了三年奴隶。吴国的势力一度强大,公元前485年,夫差在今天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击败晋国成为了霸主。 

    历史的轮回不曾为谁改变,被夫差放回国的越王勾践再次使用鞭策机制。一遍遍地“卧薪尝胆”,鞭策自己不能忘记当奴隶的耻辱,还对夫差使用了美人计。最终,越国又打败了吴国,夫差自杀,一代传奇人物成为昙花一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国王侯剑辗转到邹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