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行汽车“三包”亟须破解“鉴定难”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晏扬 

    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就汽车“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举行立法听证,参加听证会的多方代表各抒己见,最后16位听证代表一致欢迎或支持实行汽车“三包”,希望尽快出台有关规定。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听证会上表示,目前汽车“三包”有关规定的出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原以为会有一番激烈争吵和艰难博弈,甚至使汽车“三包”规定像七年前那样流产,没想到这次听证会最后开成了“团结的大会”,无论是消费者代表还是汽车制造商、销售商代表,都希望汽车“三包”规定尽快出台。这个结果既出乎意料似也在情理之中———消费者代表自然欢迎汽车“三包”,而汽车制造商、销售商代表可能也认识到,靠牺牲消费者权益是无法振兴汽车工业的,一个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既有利于消费者,其实也有利于汽车厂商,汽车“三包”会成为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倒逼力量,成为他们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压力、动力和契机。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一时“阵痛”换取长远发展,这个账他们算得很清楚,也很聪明。

    中国几乎是跑步进入了汽车社会,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既没有像样的汽车召回制度,更缺少汽车“三包”政策,车主维权之艰难、权益受损之严重不难想象,维权无门转而在街头砸车泄愤的事情时有耳闻。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汽车行业投诉量同比上升51.1%,创历史新高,是所有投诉商品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其中六个月以内新车用户的投诉占比达60%以上。

    现在汽车“三包”规定呼之欲出,有了这个制度是否就意味着车主维权的大门敞开了呢?事情没那么简单。时下车主维权经常遭遇“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其中的关键在于“鉴定难”:车辆出了问题,车主要求修、换、退,首先需要自己举证,一方面证明车辆真的有问题,另一方面证明问题不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举证就需要对车辆进行检测、鉴定,但目前我国专业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数量极少,鉴定费用畸高,少则数千元,多则几十万元,有时候比车辆的售价还高,一旦最后维权失败,这笔费用就由车主自己承担,风险太大。更要命的是,这些数量极少的专业鉴定机构,一般不受理私人汽车质量鉴定申请,无异于把维权者逼上绝境,即使受理,鉴定结果也未必被汽车制造商、销售商认可。

    显然,无处鉴定就无法举证,无法举证就无法维权,“三包”规定再好看,车主也只能望梅止渴。实际上,早在2001年3月,浙江省工商局就将小轿车列入“三包”商品目录,但十年来,车主依照“三包”规定成功维权的并不多,其中“鉴定难”是最大的维权障碍。

    从这个角度看,汽车“三包”只是描绘了车主维权的彼岸风光,至于能否到达彼岸则未可知,至少需要桥梁或渡船———正如在此次听证会上各方代表一致呼吁的,要建立独立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做出科学、准确、公正的鉴定。第三方鉴定机构怎样建立,收费标准怎样确定,公立还是私营,怎样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所作出的鉴定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这些都需要未雨绸缪、妥善安排。只有破解了“鉴定难”,汽车“三包”才有望从纸上的规定变成消费者现实的权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约挂号应宣传先行
实行汽车“三包”亟须破解“鉴定难”
公平是保障房制度的“地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