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现首批器官捐献协调员
近百人开始培训;目前无一例实际捐献者
  • 2011年11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 马媛媛)器官移植能挽救成千上万条性命,但器官来源极其缺乏,很多患者往往未等到合适的器官,便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6日,潍坊首批近百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始进入培训,基本上来自潍坊各大医院的急诊科、ICU(重症监护室)等。
  1∶150,这是目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供求比例。由于器官移植供体严重不足,很多病人在等待过程中失去生命。潍坊市红十字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人体器官捐献供需缺口大,导致一些中末期脏器衰竭患者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不到1%。
  对器官捐献不了解,是造成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了协调员,可推动器官移植工作,因为他们是一线工作人员,最能接触到捐献者。”据潍坊市红十字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潍坊登记在册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只有六人,目前还无一例实际捐献者。因此,建立起一支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潍坊市人民医院一位参加培训的协调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受传统文化中一些观念的影响,市民普遍难以接受器官捐献。他说,作为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患者家属,但人体器官协调员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真正开展起这项工作很难。但他们会努力,尽量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医护人员,在接触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和患者家属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作为协调员的医护人员,确保在第一时间联系到红十字会,以保证获取器官的及时性。
  潍坊市红十字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全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申请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众多,而有意愿捐献器官的志愿者还非常少,最为紧迫的是转变市民的传统观念,让更多的人志愿捐献器官,让人们认识到,“器官捐献之后,在让别人生命得到延续的同时,也是让捐献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她介绍说,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帮助捐献者破除传统思想,树立“器官移植”不仅是救人性命,更是让捐献者的器官“永生”的理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