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了近一年邻居还没说过话
21日是世界问候日,记者调查发现小区邻里之间普遍缺乏交流
  • 2011年11月22日  作者:
  • 【PDF版】
  21日,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在给同学贴上笑脸。当日是“世界问候日”,该学院在聊大星月广场组织“送笑脸送温暖”的活动。   本报通讯员 庞盈盈 记者 任洪忠 摄
  本报聊城11月21日讯(记者 焦守广 任洪忠)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不少小区邻里之间相对比较陌生,楼上楼下普遍缺乏交流。有的甚至面对面做了快一年的邻居了,双方竟然还没说过一句话。 
  21日上午,记者走访威尼斯花园、星海家园等几个小区发现,在这些新式小区里,虽然人们都在同一栋楼上住,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但相互之间却十分陌生。有的只是见面打个招呼,有的则基本上没什么交流。 
  “小区里的人员比较复杂,除了班上就是在家里呆着,很少与邻居交流。”家住站北花园的李先生说,现在都各忙各的事,生活节奏快,有点时间也会待在家里。
  从县里来城里打工的刘先生说:“我在铁路安民小区租的房子,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出门很少与邻居见面,即使见了面也不打招呼。”刘先生说,以前打过招呼经常没人理,后来也就冷漠了。“城里跟老家就是不一样,老家的人爱围在一起唠嗑,我刚进城时还不大适应。” 
  市民钱女士去年搬进了威尼斯花园小区,她和丈夫刚结婚不久,都在医院上班,由于俩人工作忙碌,再加上偶尔值值夜班,基本很少碰到邻居。就算有时见了面,也只是冲对方笑着点下头。从去年十二月份搬进来,将近一年的时间,她还没和对面邻居说过一句话。 
  “不知咋去和人家交流,现在下班后都窝在屋里,也不出来,根本没时间说话。”不少市民表示,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都在一个楼上住,也想与周围邻居建立好关系,互相照顾,生活起来也方便些。 
  “世界问候日”开始于1973年11月21日。当时正值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澳大利亚的姆可马克与米切尔兄弟两人,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们阐述设立“世界问候日”的重要意义,“世界问候日”因此诞生。
朋友间的交流多靠短信 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少了
  本报聊城11月21日讯(记者 焦守广 任洪忠) “嘿嘿!在忙什么?天气变冷了,出门多穿件衣服,注意保暖。”11月21日是第39个“世界问候日”,有人在这一天准备了美妙的问候语,用手机和电脑发给亲人和朋友。而记者采访发现,身边知道这一节日的人并不多。 
  原来因为通讯不发达,在“世界问候日”,人们只能借助信件或当面传递问候。而现在,已经升级为手机短信和电脑网络。21日,家住东昌路建行家属院的小程,一大早就收到了大学同学发来的短信:“喂!最近怎么样?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猜猜看。”小程被同学这突来的短信弄得莫名其妙,就打开电脑查了一下。“世界问候日?还有个这样的节日啊!感觉倒是挺好玩的。” 
  “亲,最近好吗?世界问候日的今天传递我日日的思念与祝福,天天快乐哈!”这是聊大学生小王收到的祝福短信,小王说,收到短信很开心,并且给很多好友发送了祝福短信。
  记者采访发现,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世界问候日”。在站北花园,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居民,没有一个知道世界问候日节日的,对于记者主动的问候,有人很热情地回应,有人满脸疑惑质问有什么事,也有人直接理也不理就走开了。
  花园南路某广告公司的赵先生表示,现在他们这些上班族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很容易忽略与亲友的感情交流,有时很长时间联系不了一次。他认为人们应该把“世界问候日”重视起来,不仅如此,要把每天都当做“世界问候日”,经常与身边的人交流感情,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桎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