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生遗言能否警醒教育者?
  • 2011年11月23日  作者:
  • 【PDF版】
□白杨杨
  安徽商阜南二小两名六年级女生小梦和周周,在教室服下敌敌畏。喝之前,两人在黑板上写下遗言,周周写:“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小梦写:“我好累,她们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据都市快报)
  因抢救及时,两女孩都已脱险。据相关报道,她们现已转学,但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变得沉默寡言。两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以至于要以自杀来表达不满?那一行粉笔字遗言,又能否警醒教育者对当下教育进行反思?
  据报道称,两个女孩所处班级的数学老师姜某脾气暴躁霸道,讨厌差生并经常训斥差生,不仅据分数排座次,还逼迫学生参加补习班,并催缴补课费。不缴费不让上学这件事成为该起校园悲剧发生的导火索。本该温暖亲和的师生关系,为何变得如此“水火不容”?此类悲剧又要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发生?一直以来,校园悲剧背后的反思拷问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灵。
  笔者认为此类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当下教育存在漏洞、教师素质不平衡、师德缺失、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差以及家庭社会缺少关爱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以及教师形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不仅体现在传输知识上,更在做人做事的学习中起引导作用。而当下教育中,某些教育者自身素质低下,严重缺失师德,成为酿成以上校园悲剧的直接原因。
  其次,教育体制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存在诸多漏洞。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不成熟,人格未定型,尤其是10到14岁的孩子,处于自我认同的阶段,敏感是此阶段的重要特征,此年龄段的孩子重视人际交往,最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求待遇公平公正,教育者应在其中起帮扶引导作用。一味的关注成绩,漠视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爱,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是当今青少年普发心理疾病的一个原因所在。
  再次,从学生自身来讲,自身承受能力的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来自学校、家长、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安徽小学生服毒自杀的悲剧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反思之后的改进措施才是重中之重。希望这起事件能引起全社会重视,并成为最后一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