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校车运营模式之困
  • 2011年1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黑校车”被严查,电动三轮车成了接送孩子的“主力”,新的安全隐患接踵而来。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广华
    破旧的小客车四处透风,孩子们或坐或站,书包堆成一排,随着车辆左右摇摆。这个情景在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破旧的校车承载着孩子们的求学梦。发生在甘肃省正宁县的“11.16”幼儿园校车事故,核载9人的车上装了64人,校车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向前台。事故发生后,济宁市交警、教育等部门开始对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车进行整顿,但记者连日在采访中发现,黑校车被取缔、查扣,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乡村学生上学安全问题。谁该来为校车埋单?乡村校车运营模式的困局亟待解决。
  11月23日上午11时30分,任城区接庄镇中心小学门口聚集了大批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记者注意到,这些家长们的交通工具中,电动三轮车占了大多数。下课铃声响起,幼儿园的孩子们飞奔着跑出校门,扑向自己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怀抱。
  一位50多岁的大妈抱起自己的孙女,给她穿上厚厚的棉袄,放到一辆电动三轮车上离开;一位中年妇女的一辆电动自行车上前后各带了一个孩子,“帮邻居一块接回去”,话音未落,就骑着车快速离开……“两天前,校门口还有6辆接送孩子的面包车,现在一辆也没了,这不,现在都得靠家长来接来送。”一位孩子家长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埋怨。
  济宁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志刚介绍,目前部分乡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存在着利用报废、拼改装车,甚至是农用车接送学生的现象。“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车都不能称之为‘校车’,这些车辆一般都超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大部分还是由家长接送,高年级的小学生以及中学生自己上学,家长对校车的需求并不迫切。为争夺生源,部分城乡民办幼儿园购买廉价面包车或者二手车接送学生。这些车没有登记,也没有监管,难免存在超载、违规等问题。”接庄镇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座椅改长凳,核载17人塞进51名小学生;核载7人,拉了25名幼儿;电动三轮改成铁笼子装学生……”本报曾多次对一些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报道,但是这种现象却依然在发生。11月22日上午,济宁交警二大队九中队民警又查获一辆非法超载接送学生的车辆,核载19人的车被装进了40名小学生;11月21日16时,金乡交警查扣一辆普通客车,司机属无证驾驶,核载11人的车内装了17名学生……
  “我们镇上29家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学校,共有27辆校车,车辆的安全状况还可以,但就是超载。”某镇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办主任说了大部分乡村校车存在的真实状况。一位自称是幼儿园司机的女士说话更直截了当,“我开得是面包车,核载7人,最少也得拉十五六个,我女儿也在车上,要想一个人一个座位,根本不可能。”
□学生家长的纠结
孩子小、路太远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源萎缩,村级小学大量合并。学校少了,学生们上学就远了,由此,“黑校车”开始在农村蔓延。
  11月23日上午,济宁交警二大队联合辖区内的接庄镇、石桥镇、王因镇的教育、学校、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和学生家长代表,召开校车治理工作会议,共同探讨乡村校车的治理问题。“不坐‘黑校车’,纯靠家长接送绝对不现实。”一位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每天上下学要来回4次,“让老人接送又不放心,大人又没那个时间,没办法,只能合伙租辆面包车。”
  一说起送孩子上学,很多家长都大倒苦水。“我们家离学校距离太远,有8里多路,交通又不方便。”一位学生家长说,“看着几十个孩子挤在车里,我们也担心,但是没招儿啊,孩子这么小,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家里没车也没时间接送他们,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吧!”
  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所打破。“都是独生子女,谁不担心?”一位家长说,虽然担心,但现实条件摆在那里,“黑校车”就这样成为了农村孩子没有选择的选择。

破解校车困局政府该“买单”
  “如果指望一个营利机构去修盲道,过一个盲人,就收他5元钱,那么,这条盲道就永远也修不起来。同样,校车也是同样的道理。”22日,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就中小学校车问题,一直倡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尽管如此,“黑校车”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成为困扰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阻碍。而彻底解决农村“黑校车”问题,就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专家建议,当前政府部门可考虑把农村中小学的校车采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通过政府采购,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农村中小学配备校车。由于农村学生分布分散,因此,校车可设定相对集中的接送点,并向学生收取合理的费用。
  采访中,接庄镇教办主任江波表示,学校置办校车,如果市、县、乡各级财政能出资一部分,办学方出资一部分,学生家长也出一部分,这样层层分担,各方的压力都会减少很多。
  (济宁交警二大队九中队中队长 杨军对本文亦有贡献)
□教育部门的尴尬
没资金、难正规
  据了解,2010年7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对小学生校车安全带、“黑匣子”、应急出口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但在事实上,即使城区一些比较正规的中小学,校车也难以达到这个标准,更不要说是乡村。
  记者从济宁市交警部门获悉,目前,济宁通过审验的校车不超过10辆,究其原因,无疑就是经费不足。“学校如果有正规校车,这种现象才有可能杜绝。”学生家长胡先生建议,政府来主导,引进社会资本,并给予适当补贴。
  “我们也想过,但以目前乡村小学和幼儿园的财力,根本无法承受。”任城区接庄镇教办主任江波无奈地说,自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进行专题调研,一方面是学校“配不起、没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住得远、路况差”,所以一直没有解决办法。
  “光堵不疏也不是办法,黑校车不跑了,孩子们上学又成了问题。”江波介绍,经过集中整顿,黑校车近乎“绝迹”,而学生家长却怨声载道,孩子们上学成了问题,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