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陵十三钗》作者严歌苓接受专访——
把奥斯卡作为准则很悲哀
  • 2011年11月26日  作者:
  • 【PDF版】
  作为第八次作代会特邀嘉宾,著名华人作家严歌苓出现在了北京。她受到关注,还有一个背景:张艺谋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即将在全球发行。
  严歌苓透露,这部小说的版权卖给了20多个国家。“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强大了,人家必然关注它的文化。这些年,国际上对中国的文化现象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在她下榻的北京饭店,严歌苓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中国文学走出去:
“传神”尚需时日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历史和心理,最好了解它的文学。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是这个国家文化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严歌苓说。
  长期身居海外的她,对中国传统诗文情有独钟,“我喜欢李商隐的诗,每天读两页,让自己进入一种很美的语言意境中。”
  在她眼里,用“很美”“很曲折”“很悠长”“很含蓄”的中国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被翻译出去后,失去了很多色彩,“顶多只能做到达意而已,传神是无法做到的!”
  “尽管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国一些很有名的私立学校甚至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但是,要产生像翻译《红楼梦》的大卫·霍克斯那样既懂汉语,又非常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很高中国文学修养的翻译家,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为此,她曾尝试着用英文写了两部小说,“有朝一日,我交替写,出中英两种版本,中间不需要翻译。”严歌苓说。
郎朗、马友友的启示:
不能只做尤利西斯

  严歌苓认为,改革开放带来中国人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生活大环境渐渐与世界趋同,产生了共同的文学命题,新一代作家的情感表达越来越与外界接近。
  “我不大一样,我是带着过去印记的作家,还是喜欢不依不饶地追问过去的历史。”
  她的《金陵十三钗》,讲的是救赎的故事,但取材于过去;刚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新作《陆犯焉识》,则以自己的祖父天才的生命及悲剧为题材。
  但是,她的小说好看、畅销,为当今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现在人们接受的信息太多,注意力容易分散,你的书必须能在瞬间抓住读者,把你的信息、你的思考等,用最好的文字很快表达出来。”她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的表达应该有变化。郎朗、马友友的演奏为什么受到观众欢迎,因为他们在演奏的古典作品中加入了大众喜欢的、丰富而热烈的东西。
  严歌苓说:“文学也是古典的表达形式,应该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欣赏。如果希望文学不死,就不能只做尤利西斯。”
中国作家与世界:
要有环球的思考

  记者问她:“中国作家应该向西方借鉴什么?”
  严歌苓答道:“最好能用西方语言文字了解西方的文化,不仅是他们的小说,还有杂文、通俗哲学等等,使自己建立起更宏观的、环球的思考,在更大的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能停留于从谷歌、百度上了解世界。”
  她表示,多年来,她游历于世界各国,其实在进行着文化的比较。对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她有自己的看法。
  “一个民族的自信是长期积累的。太强调自我,就不自信了。至于文化自觉,表现无所不在。就拿我们所在的北京饭店来说,它的装饰,中国的元素用得非常好,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种装饰与西方抗衡,绝对不弱势。”
  “为什么中国有些作家老做诺贝尔梦?这就跟冲击奥斯卡奖一个道理。把好莱坞的奥斯卡奖变成要求自己的最大准则,本身就很可悲。你难道不能树立自己的一个标准吗?为什么你要把裁判的尺度交给人家呢?”严歌苓说,这是她不变的观点。
   新华社记者 廖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