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城校车改革记
  •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德清县,学生们依次走上校车。
  ◤学生们坐在安全而舒适的校车里。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子森
    为引进“长鼻子”,投入追加200万
  今年8月24日,浙江德清和山东威海、滨州市无棣、辽宁桓仁、黑龙江鸡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一起,被教育部列为安全校车试点地区。
  如果不是11月16日发生的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这些试点工作可能只是默默进行——就像浙江德清,实际上在2009年就开始校车改革,却少有人关注。
  现在得到确认的德清校车改革起源说是:2004年,现任德清县县长胡国荣去美国访问,发现美国“校车设计特别好,很结实,什么车撞都撞不坏,特权甚至高过消防车和总统车”。这让胡国荣感到震撼。
  于是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一上任,便接到了校车改革这个任务。
  早在2000年,德清启动城乡一体化改造,很多学校并点。学生上学远了,随之就出现了私人承包接送的“黑车”。到2006年德清城乡公交一体化完成,公交校车开始出现,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车辆被私人承包,像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校车超载、顺带载客的现象经常发生。
  2009年,德清县政府决定三年投资2000多万,依托新成立的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统一购入校车后统一管理。2009年9辆、2010年35辆、2011年35辆……在8月份进入教育部安全校车试点地区之前,德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步校车配备计划。
  而德清校车改革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4辆“长鼻子”校车。这种最早通过《阿甘正传》走入中国人印象里的校车,带着“可以撞翻坦克”的传说,一亮相便引来一片叫好声。
  根据生产厂家介绍,这是一款专业校车,底盘上有两条8mm厚槽钢,由车尾贯穿至保险杠处,在中低速驾驶时,几乎牢不可破;座椅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用打火机无法点燃;专门设置的学生座椅,也经过链锤试验,确保在撞击时不会变形。
  “长鼻子校车最大的好处即是安全,即使发动机起火,学生也能够从容逃生。并且在碰撞情况下,长鼻子还有缓冲作用。”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李爱平介绍,在德清县“学生交通保障工程”刚启动时,“长鼻子”校车并不在采购名单之列。
  罗永昌证实,他第一次到郑州宇通考察时,“长鼻子”校车还只有一台样车。直到2010年,罗永昌又和县长胡国荣前往考察,对美国校车印象深刻的胡国荣当即拍板,要把美式校车引进德清。尽管投资追加了200万元,但“德清县财政能够承受得起”。
  据本报记者了解,德清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34.5亿元,教育经费支出为3.8亿元。
  “目前79辆校车已经可以完全覆盖德清,6000多个孩子可以乘坐校车。”罗永昌说。
  “不让一个孩子横穿马路”
  11月21日下午三点半,德清县育才学校的下课铃声响起,第一批乘坐校车回家的孩子,在操场上排起了队。
  大门口,从汽车站出发的校车已经在等候,一辆平头校车,两辆“长鼻子”校车。黄色的车身和闪烁的灯光,以及标有醒目的“校车”标识的Logo,尽显不同。
  这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校生1600多人,都是随父母打工的地点散住在德清各个乡镇农村,其中500多学生每天固定由校车接送,最远的地方,校车要开13公里。
  除了县教育局配备的三辆新校车,学校还有三辆老校车。偶尔新旧校车交叉的时候,区别尽显:老校车沾满了泥巴,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黄色;老校车限坐19人,跑三趟才能赶上一辆新校车的运输力。
  三年级学生冯娜是第一批乘坐者,尽管并非长鼻子校车,但安全带把她牢牢系在座位上。满员后,负责点名和全程照看孩子的老师吴章强挨个进行查看,然后嘱咐孩子们不要乱动,有事必须打报告。
  和冯娜一样,每个孩子上下车时都被车载摄像头自动拍照,这是校车安全的记录方式之一。除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校车上其他座位都是专为12岁以下小孩子设计的。比如安全带特别短,靠背也特别矮,凡是已经过了发育期的学生,很难将双腿挤到座位里去。传统大客车座椅后面的拉手也都取消了,为的是防止调皮孩子碰到脑袋。
  司机王月林发动了校车,几声鸣笛后,两侧骑着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开着轿车的家长们自发让出一条路。
  每辆校车都要跑三趟,才能把500多个孩子送回家。普通道路限速40公里,国道限速60公里,王月林在熟悉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驾驶。
  每到一个固定站点,校车停下后,到站的学生在吴章强的嘱咐中依次下车。这些站点,一般离孩子家最远也就几十米,有的就在家门口。
  “线路设计很科学,我们宁愿多绕路,也不让一个孩子横穿马路。”王月林终于敢开口说话。他的车已经跑了近三万公里,“责任重大,每天都要小心翼翼。”
  这些运行的校车,在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变化成一个个移动的小点——这是车载GPS发回的信号,便于随时监控校车的运行状况,以及是否有司机违章和超速。这些数据也同步出现在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办公室里,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定位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并进行记录。
  “政府大包大揽”的压力
  司机王月林已经50多岁,以前是开货车的,后来经过精神病史、实际驾龄、实习驾驶等多方面的层层考核,才开上了校车。
  这个活在他看来压力过大,“每天早晚六次,虽然工作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看起来很轻松,但我拉的是孩子,这可不是一般司机能比得了的。”
  而参与校车运行、监管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类似的压力。11月21日,江苏泗洪教育局给德清县教育局发函,希望22日到德清考察校车情况。但罗永昌希望他们能够推迟一周以上,“最近工作太忙了,实在是没空。”
  尤其是大量媒体的蜂拥而来,让这个小县城里本该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工作时间几乎变成了朝五晚九。
  育才学校的校长臧保中希望政府继续提供车辆,以替换自己学校的三辆普通校车。作为一旦发生事故后的第一责任人,臧保中说自己恨不能每天亲自送每个孩子回家。在他看来,政府统一规划的校车,肯定会减少自己的压力。
  但臧保中的放心变成了县长胡国荣的担心。“校车由政府大包大揽,本来好像是各个层面都有责任,现在政府全部揽过来,就落实到责任人了。我们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真、仔细地请教育部门跟公安部门、安检部门一起制定了详细的专门计划。”
  压力还来自于财政方面。尽管先期2000万的投入来自政府财政,但整个校车系统运行起来,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学生家长。德清县教育局确定的收费标准是每个学生每次乘车需要花费1元钱,全县每年收取的费用在200万左右。
  李爱平介绍,79辆校车的折损、油耗、保养以及驾驶员工资等每年的开销要600万元,这400万元的缺口,必须由政府来承担。
  “校车优先权”不是一蹴而就
  虽然有了“长鼻子”,但“校车优先权”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美国校车在停车后,左侧会横出一个“STOP”的标志,不论迎面还是后方的车辆看到这个标志,必须无条件停车。而在德清,多数车辆能够做到在路面狭窄的时候主动停车让校车先行,但对于三轮车和一些素质不高的汽车司机来说,超过停止的校车或者抢道并不鲜见。
  而这些,正是德清县准备解决的,也是今年该县的八大工作中的一项。
  今年9月1日,德清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该县“学生接送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权利”,这在全国还是空白。校车权利还包括,今后开通的公交专用线上,校车可以通行。
  随后,德清县政府也出台了《德清县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实施办法》,其中规定:其他车辆在行驶途中应与校车保持有效安全距离,在校车转弯、掉头时应主动避让;在狭窄路段、桥梁行驶时,应让校车优先通行;学生上下车时,其他车辆要缓慢通行,必要时停车等待。
  但该办法并非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虽然由交通部门宣传,但更多是“希望司机配合执行”。
  此外,“避让校车”的规定还进入当地驾校的培训教材,不学会避让校车,可能拿不到驾照。
  德清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则想得更远,“目前国内还没有校车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更多只能从道德层面上进行约束。在目前还没有立法的情况下,我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对特权校车予以重视,并上升到立法层面。”
  “德清样板”能否推广
  德清政府的校车改革模式,能否在全国推广?其实,一些地方的试点工作在默默启动。
  教育部首批试点地区中,财政收入远逊于德清的山东无棣,同样购入了113辆长安校车,政府财政补贴每年超过500万元;陕西西安阎良区去年5月实现全区农村定点小学校车服务全覆盖,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30余万元,配置校车31辆,涉及13所小学、8所幼儿园,4850余人。
  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有19522个镇,如每个镇配两辆40万级别校车,需要156亿。而据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刘慧勇测算,如果按全国1亿学生,每40人坐一辆校车,一辆校车40万元的标准,全国购买250万辆校车需要1万亿资金,分5年投入,每年需要投入2000亿。
  在刘慧勇看来,这相对于今年财政收入约10万亿、GDP约40万亿的国家来说,比例并不算大。“钱可以由政府出、地方财政解决,地方财政的税收不够,也可以发债。只要是公众需要的,借钱干也没关系。”
  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地方,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各自探索。对德清来说,政府出钱买校车让民众看到了解决的途径之一。
  “校车可以由公共财政来支付,也可以让民间资本参与,但校车的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可以对民间资本参与校车运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让校车不超载也有利润。”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施杰建议,校车的所有权人和对校车超载负有过错责任的主体,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相关监管部门若有不作为或渎职行为,应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浙江德清,一座江南小县城,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校车改革,现在因为遥远的甘肃正宁县那场幼儿园校车事故,意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个小县城,为何会有79辆专用校车,甚至包括14辆被网友们誉为“最牛校车”的美国“长鼻子”?他们采取的政府补贴、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以及像欧美那样在行驶中给予校车最高优先权,这些在现实中能否实现?德清模式,能否在全国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