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大伍:幸运垂青有准备的人
  •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绘画中的姚大伍
  □兰草 39cmx39cm
  □雅园春色 62cmx68cm
  □清静 50cmx240cm
  □秋塘 68cmx45cm
  □细雨无声 96cmx220cm
  □竹篱石径 136cmx68cm
  □闲坐林间听竹声 136cmx68cm
  □竹趣图 136cmx68cm
  姚大伍: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新东方画院副院长。
  2004年,作品获全国中国画金奖,作品获“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写意花鸟画金奖,同年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2005年参与创作“神州颂”长卷,随神州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作品入选“百家金陵展”;2004—2005年,应邀参加“现代中国美术展”韩国巡展,2005—2006年,应邀参加“现代中国美术展”日本巡展;2007年,作品参加“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同年,作品参加“十七大特展”,作品参加“新中国画院50周年”展览,并被北京画院收藏,作品《春林日暮倦鸟啼》被浙江美术馆收藏;2008年,作品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2011年,参与创作“文明颂”长卷,随天宫一号飞天之旅。

  姚大伍祖辈来自山东,至他一辈仍可见山东大汉之豪爽性情。单从艺术本身看,他的花鸟作品却又饱含江南秀绿温润之气,意韵传神,在今古之间、中西之间、工笔与写意之间寻求着一种自我风格面貌,使人观之心怡气清,思绪翩翩。

“玩”上艺术之路
  姚大伍小时家在北京琉璃厂一带,这里不仅是众多古玩、字画、书籍商店云集的地方,也是他的乐园,上下学路过总要钻进店里翻看东西。“那时候我并不懂这些,只是觉得很好看好玩儿,没想到过要画画。直至上初二的一天,几个玩得不错的同学对我说,‘你跟我们去学画画吧’,然后我就跟着去了少年宫。”
  少年宫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去的,所以姚大伍很兴奋。他记得特别清楚,到那儿后老师看了他一眼,问,“带毛笔了吗?”姚大伍说没有。老师便拿出一杆小毛笔让他坐下,叮嘱如果下节课还来别忘了带。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跟别人一起,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节山水课。
  从那时开始,姚大伍对画画产生了兴趣,渐渐感到画面成为自己最能发挥想象力的地方。可真画上了瘾,家里的反对声也蜂拥而至:他的学习成绩并没像对绘画的爱好那样提高,反而迅速下降了。这让身为老师的父亲感到很没面子,姚大伍也为此挨了不少打。可世间总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儿,家里一阻挠,姚大伍就偷偷跑到同学家里去画,打起了“游击战”。最后,父亲无奈找到自己一个学生的家长,也就是姚大伍后来的老师——康宁。

博采出意趣
  “康宁是李苦禅的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骑着一辆黑色摩托车。七十年代的北京很少有这个,当时父亲要买一辆自行车,全家一年就没怎么吃过肉。我想,画画的人真有钱啊。”那时候孩子的想法总是特别简单,想早工作早挣钱,养活自己,剩下点结余补贴家里。自此开始,姚大伍为了画好画再没睡过整宿的觉。 
  跟随康宁学过一阵写意花鸟后,困难也接踵而来。由于缺乏相应基础,他的画面在造型方面出现了问题。老师问:“你学过工笔或素描速写吗?”姚大伍答没有。老师又说,那你先找别人学,等练好了再来找我。于是,姚大伍找到一位画工笔的老先生,认认真真学习了一段时间,用心画了几张作品。最后拿给康宁看,康宁觉得他画得恰到火候,“再学就过了”。
  姚大伍认为,画中国画并非一定要先有素描速写之类的功课,但这些方便快捷的训练方法,能使画家很快进入技法层面,精准把握住对象的形态,使我们“画出来至少不像漫画”。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就是中西结合的好例子,没有真正研究过素描的人,可能会难以控制住画面,造成不和谐。可一旦把握住了,画家便能在简练的写意画中产生更丰富的意趣。

艺术征程中的幸运儿
  前面的良好基础算是为姚大伍今后的创作“埋下伏笔”。后来,姚大伍又进入中央美院进修,经过系统学习,进一步巩固、加深了学养功底。然而,姚大伍真正的工笔创作之路却源于一个偶然。2004年春节前后,他和几个儿时一起学画的朋友聚会。其中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朋友说,他已为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奋斗了将近20年。姚大伍听后有些不太相信,想到自己学画至今还真没参加过什么展览,不妨也试一试。他悉心创作了一张工笔画作品参与了那年的全国中国画展。
  3月份,姚大伍去了浙江,并在那里接到了一个重要的电话。“我印象中那天是愚人节。电话那头问,你是姚大伍吗?我说是。那人又说,你获奖了,获的金奖。”那天,已经接过几个捉弄电话的姚大伍心中有了警惕,他说,你开什么玩笑,随即挂掉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姚大伍又拾起电话看了看:北京的号码、而且这个号码他不认识。试着回拨过去确认一番后,他才知道自己真的是获金奖了。
  姚大伍说自己是幸运的。第一次获金奖后,他又精心构思创作了一张大画,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获了铜奖。接下来十月份的首届全国电视书画大赛,又拿了一个写意花鸟金奖。两个金奖一个铜奖,从参展到获得三次入会资格,姚大伍一共只花了八个月的时间。
  然而,幸运与机会总是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这些成绩的得来与他平日广泛积累、勤学苦练息息相关。他认为,之前所学的工笔、写意本质互通,前者比后者更加具象一些,被划分为两个种类只能说明二者的细腻程度、表述方法不同。在往后的创作中,姚大伍经常思考怎样把它们结合一下:“我试图把笔墨、宣纸、色彩当作一种材料、媒介,重在如何运用。而不是一拿起笔来就画出古人的东西、陷入他们划分的绘画条框里。”

北方大汉的江南情结
  2005年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职画家后,姚大伍的艺术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是一个心思细腻、充满诗意的人。创作上,他想去掉北方人身上一些过于粗糙的特质,意欲使画面带有江南的韵味。他喜欢每年到江浙一带写生,以春季为多。江南多鸟,鸟儿那种时而悠扬时而凄厉的叫声,仿佛能穿透整个阴雨雾霭和山野园林。姚大伍用一种偏灰的色调来表现“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美好的事物,在他看来,灰蒙蒙是属于记忆的颜色,就像是特别想一个人时反而看不清、记不起这个人模样那样。中国诗词文化浩瀚,随便抽出一句便可创出多系列作品。
  当然,姚大伍已不像当初那样“为了生活而创作”,而是更加热爱绘画本身。他喜练书法,是因感到书法中有一些特质与绘画有关,比如说某一种字体、形势运用到绘画笔墨上,可能会为画面带来一种特别的气氛。因喜欢鸟儿生动活泼,想在作品中把鸟类画活而养鸟。姚大伍还喜欢宋徽宗登峰造极的工笔花鸟,徐渭的自我性情抒发,吴昌硕的丰富画面,林风眠、吴冠中的东西方融合提示——这些都在滋养着他的创作和新思考。今后,姚大伍会将更多时代、社会文化和个人情感特征赋予画面,继续探索属于他的“花鸟世界”。       (东野升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