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红包”变成生活梦魇
  •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王传言
  11月11日,在潍坊一家培训学校上班的陈琳琳终于和男友结束了5年的爱情长跑,当上了企盼已久的美丽新娘。可是幸福新娘陈琳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红包收了不少,可是总觉得别扭。我感觉自己只是这场婚礼的一个道具,红包才是主角。”(11月25日鲁晚报·今日潍坊)
  社会学者表示,“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农耕时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盖房子、娶媳妇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每户人家都送点儿礼、出点儿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这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从农耕时代开始,到21世纪的今天,份子钱依旧风光不减。尽管可以说与农耕文化有关,但却还是“面子”思想作怪,导致的实际结果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往往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困窘。
  原本,”红包”本来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培根曾经说过,没有情义的社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随礼风”盛行,容易造成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于是在整个社会中就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形式,比如结婚要请人,这也是学问。有的人不熟悉,要不要请,请了人家可能不高兴因为要“红包”。不请人家也可能不高兴,因为觉得你不重视人家。可见,中国人就生活在这样的“面子”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顾及自己的“面子”是不是得到别人的重视,自己的“面子”会不会被别人看不起。而与实际的生活却往往搞得很糟糕。从西方社会看,这样的观点真的是中国特色的,一个人的事情就是一个人的事情,与乡邻其实原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仅仅是为了“面子”,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在此,除了政府部门应多加引导,在全社会提倡简朴的社会风气,比如多兴办公益婚礼、集体婚礼等;同时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禁止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在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减少随礼的名目,降低礼金标准,把反对大操大办纳入到村规民约中加以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行事过程中,做出一种“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态度,这样,不仅仅从上到下,也会从下到上才能将”红包”的现状进行慢慢的改变,从而可以嗅到所谓文明社会的精神内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