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边是可以预期的催花牡丹高身价,一边是严重缺货的牡丹成品苗
菏泽牡丹“大年” 花农难挣“大钱”
  •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 文/片 本报记者 景佳
  • 【PDF版】
  ◥花农赵文建说,这一车南下广州催花的牡丹,一半返购于洛阳。
  菏泽牡丹今秋旺销导致初冬成品苗缺货,受其影响,有关专家预期,广州春节市场上的牡丹花价格也将大幅提升,即使参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场价,菏泽催花牡丹也将有50%的利润空间。
  一边是可以预期的催花牡丹高身价,另一边则是严重缺货的牡丹成品苗。眼看着好商机却无力去挣钱,不少花农疑惑:“价格暴跌,花农是主要受害者,而眼下价格暴涨,花农咋仍然难受益?”
一株催花至少有50%的利润 南下菏泽花农挣钱几率大增
  又到牡丹南下催花时。23日傍晚,曹州牡丹园西大门前空地上摆满了成捆的牡丹株苗,一辆准备南下运输催花牡丹的大货车停放在这里,七八名花农正忙着装车。这里,每年都是菏泽牡丹装车南下催花的起点。
  “这部分是大胡红,注意分开装。”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花农赵文建指挥装车,今年47岁的他,既是花农又是花商,自1989年开始从事牡丹南下催花和销售,至今已有22年的经验。他告诉记者,这一车牡丹约9000株,包括大胡红、乌龙捧盛等8个品种。这批牡丹株苗运抵广东后,经过50余天的生长和催花,即可亮相广州的春节市场。而广州春节市场上约95%以上的牡丹来自菏泽。
  催花牡丹是否能延续今秋牡丹的高身价?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赵孝知分析,广州市场上的牡丹价格预计会大幅提升,花农挣钱的几率也将相应增加。
  他的观点得到不少当地专业人士的赞同。
  赵文建以最受广州市民的牡丹品种大胡红为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这车大胡红牡丹的收购价平均达到了38元/株,其中从洛阳购来的苗木达到了40元/株。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同时受油价上涨影响,每株牡丹的运费上涨到1.5元,到广州后,土地租金每株合计十几元,花盆十几元,再计算上人力及日常花销,成本合计65元/株左右。
  从事牡丹催花22年的赵文建说,“每株牡丹平均13个枝,花开约13朵,即使按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场价,催花牡丹也将有50%的利润空间。”
商机来临,花农却准备不足 初冬菏泽牡丹成品苗严重缺货
  据记者走访当地花农花商发现,受成品苗缺货、株苗及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今冬菏泽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减少。
  赵文建说,南下广州的花农11月20日开始启程,三四天陆续走了10车,尽管南下深圳的还没有出发,但据统计,今年南下催花的牡丹只有12万株左右,较去年减少三分之一。“现在的情况是货源紧缺,有钱也买不到成品牡丹。”
  26日上午,10月初记者曾采访过的花农许天松正准备外出打零工。他称自己已有20多天未曾进过牡丹田了。“牡丹成品苗秋天全卖光了,现在地里生长的是株龄仅两年的幼苗牡丹。”
  经历了连续三年“亏本卖牡丹”的境况后,菏泽牡丹今秋重现高身价。普通牡丹品种从去年10元/株,涨到了20元,略微名贵的品种从一二十元,涨到了二三十元,而论枝卖的名贵品种涨幅更大,达到了三四十元。价格创出了十年来的最高,许天松家中今年售出1.5亩牡丹,抛去成本,还有三万元的收益。
  说起这些,50岁的许天松流露出的不是喜悦,而是遗憾:“要是当年不弃种而是多栽植牡丹,今年的收益将不只这些了。”他说,四五年前,家中田地里全是牡丹田,但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亏本卖牡丹后,他和当地不少花农一样,抛苗弃种牡丹,其家中原本六七亩的牡丹田,现在仅剩2亩地。
  “商机来临,准备不足啊”许天松说,面对今秋牡丹好行情,不仅售空了四五年株龄的成品牡丹苗,就连株龄仅三年的牡丹苗也被他挖出卖了。
花商不得已返购洛阳牡丹补缺 南下催花数量仍较去年锐减
  “2009年为二十五六万株,去年是十七八万株,今年仍在大幅减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在12万株左右。”赵孝知告诉记者,近年来,菏泽南下催花的牡丹数量在逐渐递减,今年尤其明显。
  “今年只有12万株左右,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赵孝知说,经历了连续三年“亏本卖牡丹”的境况后,菏泽牡丹今秋呈现出了旺销局面,仅洛阳客商的需求量,就达到了100万株以上,这不仅使得牡丹今秋重现高身价,而且使得菏泽牡丹成品苗缺货。
  因此,今冬市场出现了催花牡丹“一株难求”的局面,普通品种牡丹从去年一二十元/株,涨到了三四十元,部分五年生、十余个枝的成品苗,甚至涨到了50元,身价较去年翻了一番。
  尽管身价高,菏泽用于南下和本地催花的牡丹成品苗仍然缺货,菏泽花商不得已返购洛阳牡丹补缺。菏泽市国花牡丹研究所副所长卢胜杰告诉记者,当地市场上,从洛阳购得的成品牡丹达五六万株,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今冬菏泽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减少。
  大货车驾驶员刘立军也向记者证实,他所在的菏泽交通集团第一运输公司以往受雇南下运送催花牡丹的车有十四五辆,今年还不足10辆。
牡丹“大年”,不少花农难见高收益 专家称花农“种涨不种跌”困局待转
  一边是可以预期的催花牡丹高身价,另一边则是严重缺货的牡丹成品苗。眼看着好商机却挣不了钱,不少同许天松一样的花农疑惑:“价格暴跌,花农是主要受害者,而眼下价格暴涨,花农咋仍然难受益?”
  对此,赵孝知解释说,同国内大蒜大葱一样,菏泽牡丹也没有走出“贵贱循环”的怪圈,花农也未改变“种涨不种跌”的困局。
  据其介绍,今年牡丹种苗年销售量约为300万株,尽管菏泽仍是全国最大的种苗输出基地,但总销量较往年有所减少。“约占国内市场80%以上,占国内出口种苗90%以上,占国际市场30%份额。”他说,这300万牡丹苗木中,出口约150万株,用于国内销售的牡丹130余万株,眼下用于南下及本地反季节催花的牡丹只有不到20万株,而当前新出现的国内市场“供小于求”的格局,牡丹价格也就较去年有了大幅增长。
  赵孝知说,尽管牡丹今天有了高身价,但由于花农种植牡丹数量的减少,其收益也就无法实现较大的增加。
  他说,牡丹苗木种植一般为四五年,四年前,作为高级农艺师的他就曾指导当地花农增加种植数量,但不少花农不为所动,抛苗弃种,而目前,随着牡丹价格的暴涨,花农今年又开始大批量嫁接栽种牡丹,这很有可能造成下一次供求失衡。
  “花农‘种涨不种跌’的思想若不转变,困局仍难解。”赵孝知说。
记者调查: 三十年市场化 “贵贱循环”依旧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广州的春节花市上,牡丹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售价很高。
  受市场影响和当地政府引导,以菏泽市赵楼村为中心的周围几十个村庄的农民,在自家责任田里大量种植牡丹,使菏泽牡丹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适合催花的植株数量迅速增加。下广催花自然成为花农们发家致富的首选之路。
  1980年至1990年,到广州催花的个体花农人数逐年增多,催花技术逐渐被花农掌握、发展和提高。1990年至2000年,特别是1995年以后,每年下广催花的植株数量都在30万株以上,花农人数达1000余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后期的广州春节花市,一枝牡丹售价高达五六十元,仍然供不应求。”赵孝知说。
  2001年前后,牡丹种苗的效益达到最高。“当时,乌龙捧盛等普通品种价格为30余元一株,100元3株,一些比较好的品种,如大胡红、紫二乔等都卖到50多元一株。”
  自2004年起,牡丹苗木市场价格大跌。原本30元的乌龙捧盛牡丹,价格降至五六元,而其成本达到六七元钱。
  “搞品种牡丹的是微利,搞普通苗木牡丹的是保本,而外行则出现亏本,这种情况在2007年曾略有改观,牡丹出现低幅度上涨外,随后几年价格再度走低,导致近三年来出现了花农亏本卖牡丹的局面。”赵孝知介绍。
  赵孝知说,短期来看,牡丹目前的高身价还会保持二三年时间,市场上牡丹株苗紧缺也将保持二三年,但花农明年不应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应理性看待价格上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