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患尿毒症父母争相捐肾
经医院做血型测试和配型试验,最终父亲捐肾成功救子本报记者刘洁通讯员任现辉李广峰
  • 2011年11月29日  作者:
  • 【PDF版】
  ▲儿子宋留青在手术室准备接受父亲捐肾。
  ◥手术前,儿子宋留青(中)与父亲宋连先(右)和母亲孙淑娥(左)在一起,相互鼓励。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面对不幸患上尿毒症的儿子,威海乳山市一对农民夫妇宋连先、孙淑娥争先恐后捐肾救子,用行动诠释了父母的舐犊情深。11月28日14时,父亲宋连先的左肾成功地植入儿子宋留青体内。在日渐寒冷的冬日里,这样的人间大爱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查出尿毒症
小伙想放弃

  27岁,本是个风华正茂的年龄。然而,乳山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北江村的宋留青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今年3月份,公司组织查体,拿到化验单宋留青傻了眼:血肌酐430,远远超过44—132的正常值。医生告诉他,已具备尿毒症的特征,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恶化。听到医生的话,宋留青眼前一黑,一下跌倒在地上。
  医生告诉他,患上这种病,要么终身做透析,要么换肾,除此以外没别的办法。但是医疗费用对于这个年收入不过四五千元的农民家庭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除了高昂的医药费,一周3次、一次500多块钱的透析费用更是雪上加霜。“刚开始是在烟台透析,花费太高。医生建议我们回乳山医院做,起码可以回家做饭,不用再花钱买着吃,能省一点是一点。”孙淑娥说。 
  看着父母奔波的身影,想起巨额的医疗费,再想起自己一时半会也不能工作报答父母,宋留青的心揪紧了,他想到了放弃,并对爸妈说;“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咱不透析了,听天由命吧。”听着这话,宋连先、孙淑娥夫妇抱着儿子痛哭流涕,一遍遍安慰儿子:“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一定让你活下去。” 
换肾太贵
父母争着捐肾

  为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宋连先、孙淑娥夫妇决定尽快给儿子换肾。他们去医院一打听,一个肾源大约需要20万,再加上移植手术费用,大约需要40—50万,这对于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的农家来说已经不现实了。另外,肾源还需要等,好多人还在排队。 
  孙淑娥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肾给儿子?她的想法马上遭到丈夫宋连先的拒绝,“你身体本来就不好,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我身体素质比你强,把我的肾给咱儿子吧。” 
  宋连先的话也遭到孙淑娥的反对,“咱家就你这么一个劳力,就靠你去挣钱还债了,你把肾给儿子不能干活了可怎么办?”最终他们达成一致,“那就去医院看看谁更适合把肾给儿子,让医院做决定吧。” 
  9月30日,夫妻俩带着儿子来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做血型测试和配型试验。测试结果是:父亲的血型和几项指标都符合移植条件。那一刻,父亲宋连先流着泪激动地说,可以用自己的肾救活儿子了。原本想把肾给儿子的孙淑娥,看着化验单,也只能含泪答应。 
父亲的肾
成功植入儿子体内

  “手术费大约需要20万,先回家筹钱吧。”医生告诉宋家。20万,把这个本就很窘迫的家庭再次推向痛苦的深渊。
  得知宋留青手术费还没凑够,城区街道办事处北江村委会送来了12000元救助款。 
  11月28日上午9时,在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手术室,医生开始从宋连先体内摘取左肾。12时30分,医生把取出的活肾移入儿子宋留青体内,做了精细的血管、输尿管吻合。14时,手术顺利结束。父亲的左肾成功地植入儿子体内,并正式在儿子的身体里存活。  
  夫妻救子的行为在当地传为佳话,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伸出援手,北江村村民也自发组织为其捐款。截至目前,宋连先一家已收到社会捐款10.9万元。 
  苏醒过来的宋留青充满感激:“看着这么些善款,我的压力非常大。等我康复了,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尽最大能力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