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州,实现自我的平台
发展事业、塑造个性、展现自我,这里都等待你的成功
  • 2011年11月29日  作者:
  • 【PDF版】
  正在教师的指导下拆卸汽车的德州汽摩学院的学员们。  本报记者 苏超 摄
本报记者 徐乐静
  爱德州,理由可以有千千万万。每一个生于德州,长于德州,家庭、事业在德州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德州的理由。或许,你曾是一个初生牛犊的学子,在德州寻到一份喜爱的职业;或许,你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这座城市给了你家的温暖;或许,你是外出闯荡的生意人,落地德州,生根德州……爱这个城市,因为它给了我们各种成功。
  走街串巷20多年
他最懂城市变化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韩凤荣每天穿梭在这座城市中,一晃20多年。韩凤荣今年40岁,十六七岁学驾照。从最初开货车,到现在开出租,德州的大街小巷,没有他不认识的,也没有他找不到的。
  韩凤荣说,过去的德州,南北道路不长,不超过3公里,东西走向30公里。而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发达的交通环境配得上“九达天衢”的美名。自高铁开通后,德州交通的便利性更加凸显。“开了20多年车,方圆500公里内没有我不熟悉的地方。”
  看着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韩凤荣对德州这座城市的爱也愈加深厚,这座城市有他的足迹,他的家、他的事业都在这个城市的平台上。“德州养育了我,我回馈她更多的情感。”韩凤荣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他说自己的性格是这个城市养成的,以“德”为名的城市,人们的情感更加深厚。
  看着道路一条条整修,看着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租车的生意也愈加红火。“我看着这个城市变化,越变越好。”韩凤荣表示,爱德州,爱它不断地变化,爱它的文化,爱它所有的变与不变,更爱它赋予自己的一切。
误打误撞来德州
她觉得选对了城市

  “说实话,在来到德州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山东有这样一个城市。”24岁的余青回忆起去年初到德州时的那份感受。她说,出站那一刻,她眼前的德州,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我当时着急赶火车到这里,中午没有吃饭,本来想到站后去吃肯德基。”谁知,下了站,她找了半天,问了半天,居然没有。  在德州工作一年多,她接触了多少个“第一次”,余青已经数不清了。她说,当时从学校毕业,正担心工作的问题,谁知误打误撞来了德州,工作一年多,自己成长了许多,这份成就是德州给予的,她永远不会忘记这种满足感。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余青整天穿梭在德州的街道上,看着城市由完全陌生到逐渐熟悉,她对这个城市的眷恋也一点一滴地累积下来了。“过年的时候回家,我感觉自己都不适应了,似乎德州才是我的家,是我奋斗的地方。”
  大学毕业,初入社会,来到德州,余青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里生活节奏不是很快,刚踏入社会,我学着适应社会,学着接受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这需要一个过程。”余青说,在德州生活,没有压迫感,她以一种闲适的心情,看着自己成长。
从德州走向全国
她不忘自己家乡

  19岁的花样年华对任何一个女孩来说都是梦的开始,德州女孩刘雪萍也是如此。她和普通女孩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她视力受限,生活上有些方面会受到阻碍。但是,这并不影响她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雪萍的右眼从小就失去了光感,但她特别喜欢在田径场上飞扬青春的感觉,“只要站在田径场上,就有不一样的自信,我很享受那种过程。”刘雪萍告诉记者,她现在正在曲阜师范大学上大一,虽然暂时没有参与训练,但她时刻准备回到田径场上。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她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凭借永不言败的德州精神,她尽情地展现着自己。2010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来自德州的残疾姑娘吸引了众多目光。她一人勇夺T13级100米、200米、400米女子组三块金牌,并在T13级400米比赛中以1分0秒58的好成绩打破全国残运会纪录,成为这届比赛个人赛项目中唯一一个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员。
  “每次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很大声地告诉他们我是德州人,那里有扒鸡、京杭大运河。”刘雪萍说道,田径场上考验运动员的毅力和坚持,她从小便从父母及乡亲们身上学到了“不服输”,“只要认准了一件事,就肯定要做下去,并且要做好。”刘雪萍说,她一直相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她的成功背后是德州水土赋予她的毅力与坚持,“骨子里就是德州人的精神。”
援建四川留美名
靠的是德州的德

  德建集团董事长靳海洋生于德州,长于德州,虽然老家不在德州,但也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靳海洋35岁担任了山东德建集团负责人,转眼16年过去了,他带领德建集团获得了“鲁班奖”等多个德州建筑业的“第一”。他说:“德州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党委政府提供了很多契机。”
  靳董说,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九达天衢名不虚传”。近年来,德州经济发展和城建事业如火如荼,正以赶超先进、旧貌换新颜的姿态赢得德州甚至全国的瞩目。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德建集团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组织队伍远赴重灾区建活动板房。在对口援建北川工作中,主动请缨圆满完成了4个亿的工程援建任务。所有援建项目工期全部提前、工程全部创优,先后获得5项省级工程质量最高奖。“四川永昌第二小学项目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创出了‘山内学德建’的美誉,公司还被评为‘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先进集体’。”靳董在说到援川工作时,那分自豪感感染了记者,但他总是说,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也是党委政府创造的。德建集团作为德州建筑业规模最大的企业,走出德州,走出山东,代表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德州这个城市。
  “不管企业发展多大,枝叶多么茂盛,德建集团的根在德州,牢牢地扎根在这个城市了。”靳董说,近年来,集团以德州本地市场为基础,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两条战线。他们在几十年的创业创新发展中确立了“以德建树,以信取赢”的核心文化理念,这个“德”是品德、是仁德,也是“德州”的“德”。
德州是棵梧桐
怎会愁得凤凰来

  航天传真瑞特碳材料公司是庆云县政府招商引资落地的央企。今年1月21日,航天传真与德州市相关领导签订了该公司项目的合作协议,8月18日项目奠基开工。“明后天项目就要试投产了。”10日上午,航天传真瑞特碳材料公司总经理汪翔告诉记者,这次首先在庆云县投入的项目是航天碳材料产业基地,这个项目从决策到落地花了很多心思,可以说是“同年建设同年产出”。
  据汪翔介绍,总公司航天传真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德州、选择庆云县落地生产项目,原因很多:作为央企应履行的责任,为地方发展做贡献;自身发展的需要,军民合作,将生产投入到国民经济领域。
  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德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州靠近北京,交通便利不在话下。”汪翔说,德州市政府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给予了很多优惠和帮助。“这个项目之所以在庆云落地,因为县里资源较丰富,政府在土地资源、电力资源等方面都很支持。”另外,作为航天人汪翔表示,希望绿色能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德州一直强调发展绿色经济,这点也符合公司发展的共同目标。“在德州发展,以后有很多机会和本地企业合作,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自我  受人尊重
  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没有地域偏见的束缚,这边浸润着质朴内敛的齐鲁风韵,那边就是慷慨豪放的燕赵之风。奋斗在黄河文化熏陶的这片土地上,浸染在华北平原的乡音俚俗中,呼吸在运河之畔的阳光下,每个奋进成长在这座自古就开放畅达的城市里的人,就像一粒种子,尽享家乡沃土里的营养,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成为“德州造”,越来越多的外企落户这里。每个沐浴着德州的阳光奋进的人,越来越有了实现了自我价值而受人尊重的底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