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初评作品选定
50篇作品进入终评
  • 2011年12月0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讯(记者 师文静 通讯员 夏海涛) 4日,由《山东文学》、《齐鲁晚报》和网易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初评作品选定,共有50篇作品进入终评环节。本次大赛的奖项评选将于12月底结束,2012年元月初将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
  本次大赛的口号是“构建网络文学新坐标,引领时代创作新风潮”。大赛于3月9日正式启动,投稿截止于10月31日,12月2日参赛作品在《山东文学》和《齐鲁晚报》刊登完毕。本次大赛的评委阵容十分强大,初评委由14位山东知名青年文学评论家组成,他们是:陈夫龙、丛新强、房伟、贺彩虹、金洪申、李则林、李红春、刘子凌、孙书文、史建国、张丽军、张艳梅、张新英、周志雄(按姓氏排列);终评委则由国内13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网络作家组成,《山东文学》主编李掖平担任终评委主任,评委包括雷达、孟繁华、周星、吴义勤、房福贤、郑春、谭好哲、谢有顺、贺仲明、刘玉堂、慕容雪村、安妮宝贝。
  大赛期间共收到参赛稿件小说9310篇、诗歌29102首、散文15200篇,合计53612篇。在半年多的参赛时间内,初选编辑将初选作品推荐给初评委,由14位初评委仔细阅读后再微博点评,共点评了约500篇作品,占全部投稿的百分之一。此间,编辑从初评委微博点评过的500篇稿件中,筛选出优秀作品,推荐到《山东文学》和《齐鲁晚报》刊发,大赛期间一共选发了150余篇稿件。其中《山东文学》刊发了53篇,《齐鲁晚报》刊发了97篇。
  大赛举办期间,本报连续对大赛进展和作品情况进行系列宣传和专题报道,其中评委们畅谈本次大赛作品《网络文学最大的毛病是“注水”》一文,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的关注。6月,著名作家王蒙来济南,谈到“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时,王蒙表示,他对本次网络文学大赛极为关注,对这次大赛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称,从理论上讲网络里也能出现像李白这样的大文豪。本报“青未了”于每周一开辟专版刊登优秀参赛作品并辅以初评委精彩点评,共推出34期专题;本报“连载”先后刊出了6部优秀网络长篇小说,其中于娟的《癌症日记》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文学》也从5月份开始,连续刊发八期网络文学大奖赛作品专辑,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刊登的作品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受到了广泛好评,在《山东文学》上刊发的组诗已被《诗选刊》选载。
  根据大奖赛初选程序,凡在《山东文学》《齐鲁晚报》刊发的作品,自动入围。为免遗珠之憾,由14名初评委分组联名再推荐除以上作品之外的小说、诗歌、散文各20篇入围。去掉重复的篇目后,实际入围195篇,其中小说55篇,诗歌75篇,散文65篇。2日,在山东省作家协会二楼办公室,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初评委会聚一堂,经过充分讨论,从入围的195件作品中,评选出了初选作品50篇,并于4日公布。其中,特等奖以及长篇候选篇目8篇,中短篇10篇,精短散文9篇,诗歌单章9篇,组诗9组,微诗5篇。
  本次大赛设置特别奖项一个,奖金10万元,小说、诗歌和散文类各设奖32个,奖金500-5000元不等,人气奖8个,奖励2012全年《齐鲁晚报》和《山东文学》各一份。初评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汇集初选作品分别送达13位终评委投票评选,最终确定获奖作品,大赛的终评将于12月底结束,2012年元月初将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