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咱烟台人写的中篇小说《坦克》获了泰山文艺奖,本报对她进行了专访——
灵感来了挡不住码字一周获大奖
本报记者刘清源
  • 2011年12月06日  作者:
  • 【PDF版】
  ◥泰山文艺奖获得者,王秀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熊戈措 摄
  近日,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和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选结果揭晓。烟台市11部作品获奖,其中王秀梅的《坦克》获中篇小说奖。4日,本报记者对王秀梅进行了专访。
  从小跟姥爷识字
可以看到各种杂志

  12月4日,记者通过电话和王秀梅约访时,听到的是一个很开朗、很豪爽的声音。下午在本报报社,她突然出现在眼前时,记者看到的却是娇小的身材和眼里闪着的童真。
  王秀梅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牟平的一个乡村,因为姐妹一共4人,负担不起4个孩子的父母将王秀梅送到了姥姥家抚养。王秀梅说,姥爷是村里的会计,识字又擅长画画,骨子里尽是文人的清高。
  在王秀梅的幼年时光里,经历了各种矛盾、车祸、病症,这让她的性格中透着脆弱和敏感,还有些胆小。王秀梅说她怕蛇怕得要命,不敢看蛇,也不敢说蛇,甚至书里出现“蛇”字,她都要把字抠掉。有时,她会感觉腰带都像一条蛇一样,时刻束缚着她。她说之所以这么害怕蛇,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对来自外界侵袭的惧怕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安慰、重视和体恤。
  王秀梅说,两三岁时就开始跟姥爷识字,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她打小就可以看些村里订阅的杂志。上世纪80年代,她经常能看到《人民文学》、《小说选刊》、《鸭绿江》、《故事会》和《今古传奇》,还有《大众电影》、《大众电视》、《上影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她说,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是很难得的。 
2001年首次“触电”小说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秀梅的初中在一所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外界影响下,她变得很敏感。老师对她的评价是没有喜怒哀乐,很孤僻。
  虽然王秀梅喜欢文科,但因为是农村孩子,当时很流行考中专,然后农转非。为了非农业户口,她考了理科,去了铁路工程学校,和文学越走越远。
  毕业后她被分到烟台的铁路部门,开始做工程,后来调到宣传部门做文字工作。自1994年毕业到1998年,王秀梅唯一一点跟文学有关的事情,就是经常去大海阳路一个报刊亭买杂志,最常看的是《青年文学》贺《小说月报》。
  1998年,她开始偶尔在报纸上写一点小散文。直到2001年写了第一篇小说,才突然觉得有了创作灵感,从此一发不可收。 
  结婚后,王秀梅的老公经常要出差。一人在家的她,经常会感到孤独害怕,做的梦也多是些有人破窗而入与她搏斗血肉模糊的画面。就在这期间,她开始尝试写惊悚小说,经常一个人深夜里绞尽脑汁地思考各种荒诞的情节,写出了3部惊悚题材的长篇小说。王秀梅认为,或许正是创作这些作品的成就感,战胜了她自小的胆小怯懦。
作为职业作家
表达现代人的真实生活

  为了更适应作家这个身份的要求,王秀梅经常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即使有些不喜欢,她也硬着头皮去读。她说,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作为一个当代职业作家,她更愿意去创造、去表达现代人的真实生活。 
  对于刚获得的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王秀梅比较淡定。她说,她更在乎来自于行内人的支持,更在乎大家对她的作品、文学观、成长史的认可,而不是某一个奖项的获得与否。 
  王秀梅说,正是年少时的那些经历,以及敏感、悲观、孤僻的性格,让她心思更细腻,对生活的感悟也更深刻,这种性格,非常适合文学创作。 
  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就像蛇的七寸,曾经的孤僻、胆小,其实是怕受伤害的表现,所以她用外壳把自己保护起来。不过,文学给了她一个表达的空间,也回馈给她肯定的力量。
□链接:
  王秀梅从2001年正式进行文学创作,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成为山东省作协首届签约作家,烟台市作协副主席。10年间,她发表文学作品400多万字。
烟台11部作品获泰山文艺奖
  瓦当的《漫漫无声》获长篇小说奖,王秀梅的《坦克》获中篇小说奖,王月鹏的《怀着怕和爱》获散文奖,冯海潮的当代舞《忆·峥嵘岁月》获舞蹈类二等奖,汪瀛的版画《渔港归霞》获美术类二等奖,安立的一笔空心连体书法《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获民间文艺类二等奖。烟台市吕剧院创作演出的吕剧《烟台山作证》获戏剧类三等奖,烟台广播电视台、烟台工人文化宫的小品《不客气地说》获曲艺类三等奖,烟台广播电视台的电视短剧《(阳光别墅)姐夫与小舅子》获电视类三等奖,烟台广播电视台的三维动画片《冰火之晶》获动画类三等奖;丛臣亭的纪实摄影《民以食为天》(组照)获摄影类三等奖。
王秀梅谈《坦克》
  《坦克》的创作是在2009年的十一月底,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小说,和另外一个没有完成的中篇小说《惊蛰》有关。我记得当时极想通过《惊蛰》表达中年女人的精神困顿,但是在完成了大约一千多字的时候就感到万分不畅,无法进行下去,于是小说就被搁置。
  搁置后的第二天,我就有了一个发生在绑架者和被绑架者之间对垒故事的构思。当时只是一个简单的构思,小说里绝大部分情节都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大约是在第四天,这个关于绑架的小说开始动工。起初我把它命名为《乌鸦》,当时希望把乌鸦这种动物作为一个意象,表达我想表达的关于中年女人精神困顿的问题。后来我舍弃《乌鸦》改用《坦克》,原因有两个,一是坦克这个道具是在写作进行到后半程时偶起灵感而派生出的;二是坦克作为小说里的游戏道具,它兼具这个绑架故事的荒诞意味及我想表达的庞大的精神困顿意味。这个小说进行得较为顺畅和愉悦,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2009年12月我把小说寄给了《人民文学》,2010年正月初四,我的责编杨泥发来短信,说主编觉得小说不错,留用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