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院遗弃伤者闹剧缘何一再上演
  • 2011年12月07日  作者:
  • 【PDF版】
  □叶祝颐

  要化解医院见死不救难题,不能寄希望于对医院加强医德教育,医院的利益血管里就会流淌道德血液;也不能满足于医院的被动救人模式。只有政府完善医院救死扶伤的配套措施,消除医院救人的后顾之忧,才有望避免医院遗弃患者之类的悲剧重演。
  有网帖称,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中学教师谢桐军于11月15日骑摩托车从学校回家途中发生车祸,后被送进新田县中医院。但家属直到11月22日才在医院大门外的垃圾堆旁找到谢桐军。12月5日,新田县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调查结果。经调查,系医院保卫科人员在急诊科交班时,将伤者“清”出医院。(12月6日《潇湘晨报》)
  河北安国中医院遗弃流浪女事件刚淡出公众视野,新田县中医院遗弃伤者的消息又浮出水面,医德沦丧至此,令人愤慨。
  此事被曝光以后,新田县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并公布结果:医院误认为这名伤者“精神有问题”,要求保卫科人员尽快处理此人。医院保卫科人员在急诊科交班时,将伤者“清”出医院。且不说谢桐军神志不清是车祸受伤所致,就算谢桐军“精神有问题”,医院有权把亟需救治的“精神病人”扔到垃圾堆吗?医院的做法显然经不起拷问。
  虽说医院领导、保卫人员、急救科医护人员面临免职或者下岗的处罚。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医院遗弃伤员,仅仅是草菅人命吗?卫生部N次强调见死必救,社会舆论一再呼吁医院不能唯利是图拒收病人。但是医院对流浪病人、无主病人、无钱病人、精神病人见死不救的现象并非个别。尽管医院一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一致谴责医院践踏患者治疗权利。但是谴责归谴责,医院见死不救事件仍不时上演。
  医德滑坡、医风不正、创收思维作怪,是医院见死不救、遗弃伤者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对此现象需做一些制度反思。现在的医院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多靠创收来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如果医院救治没钱的病人,往往很难得到经济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医院不计报酬无条件救人,勉为其难。
  保证每个伤病员的治疗权利与生命权利是医院的职责,更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政府不仅要制定见死不救的罚则,惩罚遗弃伤者的医务人员,惩罚遗弃伤者的医院与医务人员,而且要做医院的经济后盾,给医院吃定心丸,让他们愿意救人。如果不解决医疗费用难题,即使医院迫于道德舆论和官方的压力,勉强同意救人,难免心不甘情不愿,救人也不会全力以赴。
  因此,要化解医院见死不救难题,不能寄希望于对医院加强医德教育,医院的利益血管里就会流淌道德血液;也不能满足于患者求助、媒体呼吁、政府施压的被动救人模式。只有政府完善医院救死扶伤的配套措施,为特殊群体医疗费用埋单,消除医院救人的后顾之忧,才有望避免医院遗弃患者之类的悲剧重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