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真正的民间画师
  • 2011年12月11日  作者:
  • 【PDF版】
  ●姓名:李从谦 ●终年:53岁 ●籍贯:山东省莱西市姜山 ●生前身份:裱画师
□希墨
  李从谦生前是个裱画师,在镇上租了房子,给城里的画廊和画家们裱画。其实,他画画也不错。他画的牡丹不但华贵,而且奇崛冷艳,似乎在以花中之王的智慧翘首观察着这个世界。
  在朋友圈里,对李从谦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豪爽,有人说他吝啬,有人说他的画有独到的风采,也有人说他的画一钱不值。
  我手里没有他的画,觉得很遗憾。他去世后,我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想把我送给他的一幅李从谦画的牡丹要回来,留为纪念。朋友错愕,说,那画我早送人了,怎么好要回来啊。
  想想是我的不对了,送给别人的画怎么好要回来呢?更让我惊讶的事还在后头。李从谦遗孀——李家大嫂要跟儿子到南京享福去了,儿子从南京回来帮妈妈收拾东西,竟然满家找不到一幅父亲的画。大嫂给我打电话,我觉得惊奇,画了几十年的画,怎么家里一幅也没有留存呢?
  好在他的画很多,他们终究在朋友家里找到一幅,还提了礼品,非常不好意思地去要了回来。
  看着那幅冷艳的牡丹,我心里很是酸楚。这画的经历,多像李大哥的一生,酸楚、随意,虽然极力想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却总是因为性格的缘故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最后,索性不管了,在风雨飘摇中我行我素,在这个崇拜金钱的社会里,任性而洒脱。
  第一次见到李从谦,我对他印象不是很好。
  那是在一次朋友的小型聚会上,歌词作家孙美青介绍说这位是李从谦老师,画家。
  我跟他握手的时候,他显得比较冷淡,说自己是个裱画的,画家这个称呼,是朋友们的抬举。
  喝酒的时候,他就完全变了个人。
  一开始他说今晚就喝三杯,多一杯都不喝的。三杯下了肚,他又说再喝一杯,最后一杯了。一杯又下了肚子,他就说不喝了。但是,如果有人敬酒,他绝不推辞。这样,不一会儿,他就先醉了。原先的矜持没有了,代之的是狂傲和不羁。他再不说他不是画家,而是把当地比较有名的画家一一评点,那劲头,真有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
  喝完酒,我顺路捎他回家,在车上,他说要送我一幅画。我不懂画,但是有人送,总是喜欢的。
  去拿画的时候,我买了一箱酒。
  他看到我拿的酒,很惶恐了。搓着手,连说,不好,这样不好,哎呀,不好。
  我发现,没喝酒也不画画的时候,他是很谦恭的一个人,也随和。但是,摊开了画纸,神态就变了。我总觉得,他看自己画的时候或者是画画的时候,跟酒后的神态有些像。眼神是狂乱的、自负的。但是,他不说他的画好,而是说“马马虎虎”。说马马虎虎的时候,眼神却是得意的,有点目空一切的意味。
  即便我不懂画,看多了,也是知道孬好的。看了他画的牡丹,再看别人的牡丹,常常就看不下去。都是牡丹,都很华贵,别人的牡丹跟他的比起来,缺少了一种气势,少了些审美,因此少了很多神韵。
  一来二去的,成了朋友,我也跟他认识了很多画家。那些画家们动辄几千元上万元一平尺,说实话并不见画得有多好。
  画家们评论他,却大都说他画的真是不错,可惜自己把自己弄坏了。
  弄坏了的原因是他喜欢送画。不管朋友不朋友,只要别人开口,一概不拒绝。
  画家们很注重运作方式。一开始画不值钱的时候也是大量送画,当慢慢有了名气,画开始值钱了,他们就不送了,而是开始一系列的炒作,慢慢地那画就值钱了。
  李从谦不同,他送画就是单纯的送画,没有炒作这一想法。最多是赚顿酒喝,喝多了天下就是他的了。他可以在酒中尽情抒发,说谁的画好,谁的画不好,准确而又独到,常常让人叫绝。
  我常常在别人家看到他的画。那些高傲的牡丹,像是不幸遗落民间的公主,在乡民的炕头或者斑驳的墙上,寂寞地开着,真是绝世而独立。
  那些画大都没有装裱,被用胶带或者干脆用胶水贴在了墙上。有的岁月已久,因为烟熏火燎,花容已失色,跟周围的旧报纸旧挂历混为一体,似乎本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不知道,以为画就是这么贴在墙上的。其实,他们没有体会到李从谦送画的另一种用意。
  我也是偶尔才知道他送画还有别的意图。
  朋友结婚,想弄张牡丹,我就找出了李从谦送给我的一幅画,让他给我裱起来。他接了画,很不好意思地说,他送画是不要钱的,但是裱画是要钱的。因为要成本,最重要的,他是借此糊口的。这一点,希望我能理解。
  我怎么能不理解呢。他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儿子还没结婚,房子还没盖,钱对他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他和老婆忙活着裱画,我在一边喝茶。嫂子说,你看你送出那么多的画,才几个回来裱的啊,不行,再不能送了。
  李从谦说,如果不送,来裱画的就更少了,有一份算一份吧。要不画了放在家里也没用。
  我这才知道,他送画是希望人们把他的画拿来裱起来的。如他所说,画白送,就挣个裱画的钱。可惜的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有几个知道画还要裱起来的呢?
  即便这样,他送画的热情一直不减。
  2007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从烟台来了一个画廊老板,一下买了李从谦两万元钱的画,总共七张,平均一张近三千。
  他的画能卖钱。这消息引起了轰动。李家大嫂明令禁止他再送画,让他学城里那些画家,画了就找画廊卖。李从谦也听了老婆的话,好长时间不再乱送画了。
  但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往往几杯酒下肚,他的豪爽劲儿就上来了,说,来,摆家伙。
  家伙就是宣纸和染料。这时候,酒就不可以上了,要上茶,李从谦喝着茶,激情飞扬,一个时辰,一幅风中牡丹就出炉了。
  有交情不错的画家提醒他,现在不能乱画了,想让画值钱,需要运作。
  李从谦听了画家朋友们的劝导,跟着他们出去运作了一圈。据说,也卖了一部分画,但是,好心的画家们再叫他的时候,他高低不去了。
  画家们叹息,说,这样好的画不搞起来,真是可惜。
  李从谦说,如果需要这么弄才能当画家,还不如我去当个农民。我岁数大了,不想做那些恶心事儿了。
  想要成名的画家们上路了,继续自己的成名之旅。李从谦彻底告别了当画家的想法,继续喝酒,继续送画,继续以裱画挣几个可怜的银两。
  我不知道他那次出门都经历了什么,他也绝口不提。只是常叹气,常说,画家不是画出来的,是吹出来的。因此他觉得自己成不了画家。
  有些曾经的朋友甚至是跟他学过画的人渐渐成了名,他看着他们送来裱的画,很是惋惜。他曾经跟我说,王天(此为化名)的画曾经是很好的,可惜瞎了。只想着怎么糊弄钱,画就漂了,走错了路了。可惜。
  王天也是我的朋友,现在的画很是值钱了。
  李从谦的画虽然越来越好,却依旧不值钱。烟台那个画廊老板再也没有来过。他呢,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喝酒,送画,潇潇洒洒地活着。
  2009年冬天,他查出了肝癌,已经是晚期了。即便在病痛中,他也疯狂作画,还是送人。不过,同时送的还有一句话,等您想裱画的时候,一定找我老婆啊,拜托了。
  于是无论是高官厚禄者,还是普通农民家里,都可以看到他的画。无意中,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最好的艺术来自民间这个真理。
  春天,李大哥走了。那是个春暖花还没开的日子,他没等到牡丹花开,就遗憾地走了。
  在此,谨以朋友美青的挽联,怀念李大哥——
  画尽丹青唯贫困,空空一生余清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