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人数下降还应理性看待
  • 2011年12月15日  作者:
  • 【PDF版】
□聂桂芝
  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说明考生们对于高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把高考当作唯一出路,变得更加现实了。
  据《齐鲁晚报》报道,2012年夏季高考,潍坊市有56999人报名参加。这个数字比去年减少了3948人。报载,这是自2009年以来潍坊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四年减少。
  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下降,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在里面,但是高考考生总体人数呈下降的趋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有的人表示担忧,觉得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一些高等院校,则在担心自己的生源问题,怕考生越来越少,影响自己学校的招生,以后办学都成了问题。
  对此问题,笔者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的看待。参加高考的人数之所以下降,除去复读生减少和部分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的道路之外,相当部分的考生选择了放弃高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的将来进行新的规划。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说明考生们对于高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把高考当作唯一出路,变得更加现实了。
  对于部分人放弃高考,选择别的出路,笔者还是比较支持。虽然可能少了很多未来的大学生,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依靠多种人才的。有研究理论的,有进行实践的,多种分工,互相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回想前几年,我们对大学进行了扩招,一下子涌现出了大批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虽然全民整体素质好像提高了不少,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问题就逐渐凸显了出来。每年都有若干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间一长,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出现了。其实,读书永远都是有用的,但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大学生高产了,社会却无法全部吸收,自然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就无用武之地,客观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一些生产岗位严重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却招不到人,说明我们的人员分工出现了问题。
  因此,参加高考的人数少了,也未必是坏事。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哪些岗位需要哪些人才,应该有合理的分工,不应该有的岗位撑死,有的岗位饿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可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