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区建筑工逐渐老龄化
工作环境脏、乱、差,只有老年人肯干文/片本报记者李金金本报通讯员高钧
  • 2011年12月15日  作者:
  • 【PDF版】
  青岛路施工的一位建筑工人已两鬓斑白。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和春节日益临近,东营城区部分工地陆续停工,一些建筑工人也开始踏上返乡路。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上或是正在返乡的人群中,其年龄均在40—50岁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建筑活又脏又累,居无定所,年轻人不愿干。”多数包工头或建筑工人说。
  体力活只有老人肯干
  12月2日,记者在西城采访时发现,由于今年下半年西城各条道路进行改造,路上随处可见施工人员,据了解,他们大部分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在一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正在拉石料的工人张永德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经询问,张师傅今年60岁了。”张永德说,他是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靳家桥的村民,已经在东营干了七八年建筑方面的工作了。他说,和他一起干活的工友年龄一般都在50多岁。
  “年龄大了,又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点体力活。”张永德的一位工友说。在八分场附近的东营市聚鑫劳务有限公司,很多建筑单位的包头工都到此招聘建筑工人,每天早晨,上千名工人都汇聚在此找工作,小工、技工、架子工、钢筋工、电焊工等等,聚鑫劳务有限公司的宋先生介绍,工人们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群偏多。
  东营市天成建安有限公司负责招聘建筑工人的刘清华说:“2003年的时候,干建筑工人的还有不少年轻人,30—40岁的人群还能占到大半。而如今老面孔没有减少,年轻的新面孔也没有出现,所以导致了现在工人老龄化的现象。”
建筑工地难觅年轻人
  “干建筑又脏又累,风餐露宿的……”说起建筑工,在东营一家私企开车的23岁的小李说在东营工作近3年了,他家在东营港附近的一个渔村里,上完中专就出来工作了,干了两年厨师,就改行当司机了。小李说,像他一样大的同龄人,或上技校进工厂工作,或做生意的居多。
  “我不希望孩子和我一样干一辈子的建筑工。”淄博桓台县唐山镇西马村建筑工人刘元争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7岁了,儿子也快30岁了,他说,自己干了半辈子的建筑工,很是辛苦,虽然也能养家糊口,但他不希望儿子也做一样的工作。“给孩子存点钱,做点小生意也比干这个强。”他说,他们村里大部分年轻人或出去上学留在外地工作,或学点技术在周边的工厂上班,还有的自己创业干点小生意,而建筑工又脏又累,年轻人都不愿干。
  聚鑫劳务有限公司的宋先生介绍,市场上的大部分工人来自鲁西南地区的菏泽、济宁、聊城等地。冬天的时候,工人们早晨不到六点就得起来找活,下班回去时身上满是尘土、泥浆,晚上啥时候下班也没有确定的时间,住的也是一些便宜的招待所或是地下室等,年轻人受不了这个罪。
待遇和环境亟需改善
  建筑工人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真正为城市“添砖加瓦”的人,应当获得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而大部分建筑工人日常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在生活、工作环境改善和提高福利待遇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平等的劳动权益保障,导致建筑工队伍逐渐走向老龄化,从业岗位不稳定,年轻人不愿干。
  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只有大力提高建筑工人的薪酬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福利保障层次和安全保护水平等途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建筑工人的行列中来。“希望他们工资再高一些,工作环境更好一些,劳动强度和工作休息时间的安排更合理一些,政府及有关部门、用工企业对建筑工人的各项帮扶政策和关爱措施再完善一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