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响胶东“第一枪” 走进红色天福山
  • 2011年12月15日  作者: 文/片 本报记者 林丹丹 侯书楠
  • 【PDF版】
  位于天福山上茅草屋,曾是胶东特委临时会址。
  天福山位于文登市城区东20公里处,山清水秀,林深树茂,自古有“天赐福地”之称,故名天福山。1937年12月24日,由理琪、林一山等人发动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临近“天福山起义”纪念日,13日,记者来到天福山革命遗址纪念馆,感受当年那份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里打响了胶东“第一枪”
  驾山位于文登市文登营镇,驾山东边的小山头是天福山,高不过100多米,与周边数百米高的连绵山脉相比,天福山看着更像一个小土坡。“正是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山头,却打响了胶东抗日武装的‘第一枪’!”文登天福山革命遗址管理所副所长黄祖文说。
  天福山纪念馆,始建于1972年,馆内珍藏着天福山起义革命烈士的图片。数百张图片记录了天福山起义的诞生和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红色年代。纪念馆内还陈列着一大批珍贵的天福山起义文物,有理琪烈士用过的手枪、文件袋,有起义用过的刀枪、宣传品等。 
  黄祖文说,小说《苦菜花》就是以天福山起义为蓝本写成。这支英雄的军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成为中国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的一支劲旅。“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纪念馆出来,向东行走近200米的距离,就到达了天福山。黄祖文指着一块石碑说,这是曾经起义会址石碑。位于石碑北面近50米处,是为纪念天福山起义而于1973年修建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在石碑西南方向曾经是一座玉皇庙,“1937年12月24日拂晓,理琪、林一山、吕志恒、宋澄、张修己等人踏着软绵绵的积雪,登上天福山。一行行整齐的队伍在玉皇庙前的场院上集结,起义正式打响。”黄祖文介绍道。
为筹集经费 “老贴”卖掉了自家粮食
  抗日战争初期,天福山是中共胶东特委的活动中心,被誉为“小苏区”。特委书记理琪曾隐藏在天福山沟于家村。13日中午,记者跟随黄祖文来到沟于家村,见到了张修己的儿子张英滋。张英滋即将迎来70岁大寿,老人穿着十分简朴,家中看起来和其他农村家庭没多大区别。见到记者,张英滋老人十分热情。 
  谈起父亲张修己,张英滋感言,“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因为父亲很少在家,早起上班,晚上活动又多。”在张英滋眼中,父亲是忙碌的,但是他和家人都能理解。 
  天福山起义的打响,离不开父亲张修己的功劳,张英滋却认为,“我全家对革命的贡献只是沧海一粟,真正的功劳来自胶东的党组织和人民,是他们为革命注入了生命力。”1935年11月,在以韩复榘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下,震惊全省的“一一·四”暴动惨遭失败,胶东特委受到了严重破坏。“听过去老人们说,当时真是村村出殡。而胶东人没有被敌人恐吓吓倒,胶东人的觉悟了不得。” 
  “当时理琪叔叔常常在我们家,总是称父亲是‘老贴’。”张英滋脸上写满了笑容。原来,1935年春,张修己任文登一区区委组织委员期间,为了筹集党的活动经费,常常背着家人出卖自家耕地和粮食、家产,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被同志誉为“老贴”。
  张修己对孩子管教很严,张英滋称小时候一次大雨天,他没带伞,当司机想要接送他时,被父亲张修己以“人家的孩子可以淋雨,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的理由拒绝。“也许正是管教严格,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张英滋说,“胶东抗日的历史就是我的一部家史,这是我人生的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
  “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的天福山上领导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因此,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燃起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熊熊烽火,从而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1、32、41集团军,都是由这支起义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