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草院士”不只是学界的事
——回应12月16日齐鲁晚报社论《给“烟草院士”的赞成票是怎么投出去的》
  • 2011年12月19日  作者:
  • 【PDF版】
  
□丁寅

  “烟草院士”的出现,确实让人觉得遗憾,但在叩问每一个投出赞成票的院士该如何为自己的这一票负责的同时,我们不该缺少对大环境的反思。
  诚然,“唯制度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制度从来都是依靠人去实施的。不解决人本身的问题,那再好的制度,比如可以阻止“烟草院士”出现的制度,也会在人为操纵下被规避,从而让谢剑平以其他理由入选。
  不得不说,烟草不是毒品,它确实不违法,甚至在当前中国社会,相当多的吸烟者还没有建立起这一行为对他人有害的概念。就像这些批判“烟草院士”的人里,有多少是吸烟者,又有多少会严格遵循公共场所禁烟条例,有多少在办公室或者家里会顾及有不抽烟的人在场而灭掉手中的烟?这确实是种割裂的二元存在,正是这种割裂,导致了“烟草院士”的出现。
  不是说要把什么过错都归咎于制度或者环境,以致淡化了个人责任,还能心安理得地和别人一起来谴责制度不良,只是,这场“烟草院士”风波,绝非是中国工程院或者那些投票院士的事,甚至即便改进院士评选机制,让烟草研究领域被排除在院士遴选范围之外,我们也不能避免这类黑色幽默在其他领域出现。只要吸烟有害的观念不能内化成指导我们行为的集体意识,那烟草的阴影就会永远笼罩着我们的生活。
  唯有“吸烟是对他人的‘犯罪’”能成为一种显性的公共意识,让个人对烟草的批判和对控烟条例的自觉遵守能统一起来,“烟草院士”这样的遗憾才不会重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