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台南郊现古寺院遗址
目前,文物部门完成历时近半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 2011年12月21日  作者:
  • 【PDF版】
  发掘现场挖出的石碑。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本报热线6610123消息(记者 张琪) 在烟台市芝罘区东珠岩村有一处古寺院遗址,名为严因寺。因青荣城际铁路经过,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历时近半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据悉,严因寺遗址是目前省内发现的最大佛教寺院遗址。目前,发掘工作已经完成。
考古发掘历时近半年,发掘面积2200余平方米
  严因寺遗址地处黄务街道办事处东珠岩村西侧的山坡上。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告诉记者,发掘现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遗迹主要是房基,南部遗迹主要为塔基。
  闫勇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要南北横跨严因寺遗址,如不进行发掘,这处遗址很有可能会消失。从今年7月底开始,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烟台市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200余平方米。
  据了解,该寺院遗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被列为文物保护点。“这次对佛教寺院的全面发掘在省内尚属首次,对于研究胶东半岛地区唐至明清时期佛教的发展及寺院形制的变化有重要意义。”闫勇说。
遗址出土的主要是瓷器、建筑构件和钱币 
  目前,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在遗址北部,地面上错落着房基,全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垒砌而成,部分房基看上去呈不规则的形状。闫勇说,此处的房基并不都是同一年代建成,考古人员推测,这里的房基年代分别是宋元时期、明代和清代。
  在北部遗址处有两条道路,两条道路的铺砌方式也不一样。一条为小条砖错缝平铺;另一条道路中间为条砖平铺,两侧为碎瓦片竖插而成。
  据了解,严因寺出土的遗物主要为瓷器、建筑构件及钱币。瓷器多为青花瓷,少数为白瓷,器型有碗、盘、碟、罐等,纹饰多为花卉纹,少数青花瓷器物底部有简单款识。建筑构件以瓦当和滴水为主,瓦当多为兽面瓦当和龙纹瓦当,少数为文字瓦当,滴水均为花卉纹,多为明清遗物。钱币约数十枚,年代多为北宋晚期。 
碑文记载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记者看到,在遗址上有一块大石碑,高约两米,碑身的一侧是相对完好的底座。石碑前后均刻有文字,正面文字清晰可辨,碑身上方写有篆体文字“万通岩因寺碑”。
  据介绍,碑文主要记载了古代该处的一座名为“万通岩因寺”的寺庙,该寺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曾在宋朝天佑年间更名为“朱庵寺”,并在明朝洪武年间重建,曾香火旺盛,鼎盛时期占地50余亩,共有大殿12座。 
  73岁的东珠岩村村民孙盛安说,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应该对此处的寺庙有印象,寺庙一直保留至文革时期,后被破坏。寺庙残存的瓦片等时常被种地的村民发现,至今仍保留当时庙内的庙碑、圣旨碑、莲花底座等等。
  碑文结尾处写有“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季冬腊月古淮常从书 撰”,“登州府福山县岩因禅寺主持沙门僧进衍 立石”,“领兵骠骑将军山东都指挥使信官卫公青 助缘”。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明宣德元年为公元1426年,由此推算宣德六年为公元1431年,该石碑距今已有579年的历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