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离不开百姓的记者
  • 2011年12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评论员

  记者到底是为谁工作的?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面对并回答的问题,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弄明白了一个记者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当很多人面对这个问题迷惑、彷徨的时候,张刚的回答不是落在字面上的精美表述,而是来自新闻实践的真实感悟:他长期行走在基层,对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了然于心,明白了只要能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哪怕是一篇小豆腐干一样的稿件,对老百姓来说都可能比头版头条更有价值。
  正因如此,许多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多大新闻价值的琐事,都成为张刚长期倾力关注的大事,比如居民乘公交车要走半小时、小区的路灯故障、老年证是不是好使等等。
  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到哪里寻找新闻的富矿,不断地汲取智慧、寻找灵感?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弄明白了一个记者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在哪里。
  当很多人乐于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或者乐于演绎复杂的新闻理念的时候,张刚思考的是,新闻理想和媒体的追求与百姓的需求之间,结合点到底在哪里?
  张刚在老百姓身上找到了答案:和采访对象在一起时,他们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照耀着我、鼓励着我,与其说是我帮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成就了我。
  张刚的新闻实践再次说明,新闻工作者的根基、力量源泉和灵感都在老百姓。没有对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热切关注,没有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敬畏,就没有记者的辉煌和荣耀。
  一个新闻工作者到底该怎样自我定位?当有人更愿意把这一职业视为精英职业时,张刚却在踏踏实实为普通百姓服务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穷人堆里出来的孩子,然后才是一名记者。”正是这样的定位,让张刚常怀感恩之心,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始终把基层老百姓是不是满意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砝码,从而不断自觉地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张刚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基层的沃土里,植根于普通百姓之中,才能真正了解和体悟国情民情,真正找到实现自己新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佳路径,才有可能真正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宗旨,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张刚的新闻实践,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令人欣喜的是,在张刚的影响和带领下,年轻记者团队正投入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行动中来,像张刚那样在基层磨砺自己,不断增进对老百姓的感情,摆正和老百姓的关系,提高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像张刚那样离不开老百姓的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