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菜,这一路走得值
  • 2011年12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在陕西子洲县高速服务区,李师傅给本报记者李涛和孙国祥拍了张合影。
  晚报记者随运菜车不辞辛苦,行走千里,让读者了解了运菜人的不易,心中感慨万千。以前,我们只知道去买菜时千挑万选,把蔬菜翻上翻下,看到卖菜人心痛的样子都无所谓,真不知运菜人和卖菜人还有这么多的辛勤付出。看完连续报道的《千里送菜路》后,真是感到内心羞愧。希望大家以后在买菜时要体谅卖菜人的难处,尽可能互相照顾,不要让他们再受到内心的伤害。   读者 刘曰章
  23日早上八点,还在银川到北京的火车上,一位大学同学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全省人民这次记住你了”。紧接着,同学、朋友的短信、电话一个接一个。这次跟着运菜车从寿光到银川行程1500公里,采写的稿子不仅见了报,我和同事的照片也上了报纸。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遭没白跑。
  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有点手足无措。毕竟自己是一名新记者,直到临出发时,采访思路还没有理出个头绪。好在领导和编辑及时联系,不断地沟通交流,也就逐渐明确了采访思路。19日晚上到达银川,20日一早就到批发市场采访,下午开始写稿子,一直写到深夜十二点多;第二天凌晨四点起床继续写,写到上午九点。
  这次采访很多细节是无意中发现的。山东菜受欢迎,就是在和一位山东批发商聊天中捕捉到的。蔬菜商毛建琼问丈夫胡子的稿件,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当时毛建琼看我的采访本,看到关于她丈夫付尚军的相关采访时,就问起丈夫的情况,他们夫妻“一年只能团聚一次”的生活状态由此浮出水面。
  之前总认为贩菜和跑运输的都很赚钱,而且赚钱很容易,打几个电话、转几下方向盘,钱就到手了。这次宁夏之行,从田间到菜市场,一路跟踪,切身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与无奈。今年52岁的李德强师傅跑运输20年了,像他这个年龄,儿女都已成家还有了外孙,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李师傅却奔波在全国各地,吃在车上、睡在车上,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明白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子女。
  毛建琼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为了赚钱养家,这家成都人一个在银川,一个在山东。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跟着母亲在银川上学,一个跟着父亲在寿光读书,兄弟两个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而做生意起早贪黑,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并不多。付尚军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年轻不多干点,等到老了之后想干也干不动了。”
  做蔬菜生意可以用三个字描述:脏、累、苦。现在银川的气温是零下十几摄氏度,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得到市场进行交易。装车、卸车都是体力活,一阵忙碌过后,衣服很快就会被汗水湿透,寒风一吹,刺骨的凉,泥土、灰尘早已将衣服弄脏。他们的早饭基本上都是工作数小时之后才吃而且十分简单。
  人工费、包装费、运输费、市场管理费、货位租赁费……面对各种费用,商贩们心中有道不尽的辛酸。总以为大宗批发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事实上在蔬菜批发市场也可以讨价还价。买主货比三家,你的价格高,我就可以不要你的,因为还有很多蔬菜批发商等着。每到此时,有的人不得不以低于收购价的价格出手。有时候一车蔬菜需要四五天才能卖完,其间的亏损只能自己承担。
  当然,肯定也有赚钱的时候,而且赚钱的时候总会多于赔本的时候,但是,菜贩们含辛茹苦日夜操劳,这血汗钱赚得多么不容易!
  还未出发,站上领导就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并让财务准备好了出行费用。总部领导和编辑也纷纷打来电话并给我们购买了保险。后方时时打电话询问行程,沟通采访进程。同事还帮忙了解天气状况,给我们提供建议。一次采访,还未出行心已暖。在此,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同事致敬!
  尽管返程途中又坐了十三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一路难以合眼。但此次采访报道,让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也了解到了各个行业的不容易,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  本报记者 李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