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浓厚的艺术氛围引来艺术类院校纷纷落户
变身“星工厂”青岛造星忙
  • 2011年12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张杰
  北京电影学院来了,上海戏剧学院也来了,看好青岛浓郁的艺术氛围,近年来,不少艺术类院校把“造星”基地建在了这个艺术摇篮。不久的将来,从上游人才的培养与锻造到下游人才输送与销售,一条完整的艺术产业链条将在青岛构建完成。
上戏艺校落户南洋校址
  青岛开发区金沙滩路699号,金沙滩风景区对面,是名噪一时的青岛南洋学校的旧址。站在校园门口的一条主干道上朝南望去,海面波光粼粼,碧空如洗,没有一丝浮云。倒退着往后走,海平面似乎随之上升,并不断靠近,周围一切显得格外静谧。如今,石碑上刻着的“南洋学校”校名依旧清晰,校园里空空荡荡。不久之后,这里就要挂上“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的牌子。
  在刚刚任命的上戏青岛艺术学校副校长张林芬看来,学校的建立,是巧合也是一种机缘。去年10月,作为北影青岛现代创意传媒学院的评审人之一,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来到青岛开发区,在与开发区工委(区委)书记张大勇聊天时,提及北影旁边的“南洋学校”地块,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在开发区投资办学初步意向。
  今年3月,双方确定合作办学意向,并正式签订协议,成立青岛上戏艺术学校。学校为中等职业学校,明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生400人,开设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戏剧文学四个专业。
  目前,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食堂一期改造工程已经结束。24日,记者在学校的艺体中心楼看到,这里的墙体已经粉刷一新,铺设了新的木地板,钢琴、课桌、画架等学习工具都已经准备就绪。
凤凰岛上崛起“星工厂”
  金沙滩景区北边,与青岛上戏艺术学校一街之隔,另一所影视“梦工厂”——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座落于此。
  28日中午12点,刚刚结束了表演基础期末考试的刘尧走出教室。20岁的刘尧是大一新生,就读于该校的导演系,说话时显出一份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老道:“表演基础这门课,对我们学导演的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为从事导演创作,你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知道如何去指导演员演戏。”
  高中时,刘尧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以后要走纪录片的创作道路。当初选择这个学校,是看到这里师资力量,包括现在的系主任司徒兆敦。司徒兆敦曾经教出很多著名导演,如今他们每周的“创作日”也是由司徒兆敦来指导。入校后,除了表演,刘尧还要学习摄影、后期制作、影视录音、视听语言等课程。尽管学习的东西很多,也很辛苦,但刘尧每天都充满激情。一个学期下来,刘尧感觉离电影又近了很多。
  北京女孩陈端的演员梦也在发芽壮大。作为表演系学生,陈端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出晨功,七点一刻吃早餐,八点上课,在学校里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北京现代创意媒体学院于今年秋季迎来了首次招生。学院开设了编剧、导演、表演、数字摄影艺术与技术、视觉艺术、录音艺术与音频技术、动漫艺术、传媒管理8个系,19个专业,共面向全国首批招收艺术类考生341名。
  艺术院校纷纷落户,近两年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会、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三大“国字号”主题电影节庆活动永久落户青岛开发区,给青岛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另一影视活动——“青岛国际电影季”正在申报策划中,预计2012年进行预热。国际短片大赛、国际化水准的艺术场馆也将在青岛成立。
“明星摇篮”久负盛名
  唐国强、倪萍、黄晓明、黄渤、夏雨、陈好,这是一批曾经和现在活跃在国内影视圈的明星,他们的名字在青岛人听来格外亲切,因为他们都是青岛老乡。
  是什么吸引上戏来青落户?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刘志刚直言,学校看中了青岛浓厚的艺术氛围、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这块适合培养艺术人才的风水之地。
  “青岛甚至整个山东,一直是上戏较好的生源基地,从这里我们可以招到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很好的学生。”刘志刚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落户青岛开发区后,将根据青岛产业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上戏的优质教育资源与青岛的地域资源优势,开展强强合作,欲要打造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刘志刚对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自信,基于岛城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
  在文艺圈,青岛以盛产明星闻名。早年有唐国强、倪萍、张山、刘信义,旅居海外的吕思清,如今有夏雨、黄晓明、黄渤、陈好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其中不少出自有着“艺术摇篮”之称的青岛39中。青岛6中则有着30多年的美术教育历史,不断向各大院校输送美术人才。近年来艺术教育成绩突出的青岛1中,也被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名牌艺术类院校选为生源基地。
造星,家长提前铺路
  25日上午,在鞍山二路附近一所艺术培训学校,家长冯女士正带着女儿去上古筝课。在这所艺术培训学校门口,进进出出的都是背着乐器的家长和孩子。
  在青岛少年宫,十多位家长也在门口等着上培训班的孩子下课。郭女士的女儿正在学跳舞,郭女士认为让孩子学一门艺术特长,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给增添一份自信。
  “身边很多孩子都在学,你不学就感觉跟不上趟。再说了,现在就一个孩子,哪个家长不舍得给孩子花钱,特别是青岛的家长,我感觉真是很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郭女士说。现在哪个家长不得给孩子在外面报个艺术培训班,周末基本上都闲不着,是不少家长的共识。
  为迎合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校外的艺术培训班数不胜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青岛,仅学钢琴的孩子超过了10万人。一度被看作“奢侈”又神秘的艺术,已经渗透进青岛人的生活。
  青岛独特的地域环境,也给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灵感。
  “就是这块地方,太美了。艺术教育能放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当然是最好的。”刘志刚说,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他着实看重了这块培养艺术人才理想场所。艺术学校,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不能离市区太近,这样会太嘈杂。但也不能离得太远,这样不便于与外界接触。而这个地方正好,离中心区域20多分钟的路程。
艺校扎堆,就业何处去?
  外地艺术院校不断来青落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将何去何从?就业市场又会是怎样?不少家长也表示担忧。
  “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是,我们是一所中职学校,学校的发展有它的优势和特色。”刘志刚说,一方面学校将利用上戏的品牌优势与学科资源、师资力量。办学第一年,学校将会从上戏调来一批骨干教师,比例占30%。
  另一方面,学校将采取多种专业、学制和培养目标,就如工厂开发销售多种产品一样,能聚沙成塔,形成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学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学校的舞蹈专业,学制为六年,将义务教育与普高教育衔接,以适应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规律。
  青岛上戏艺术学校副校长张林芬称,学校专门成立教学调研小组考察了岛城不少艺术类行业,发现艺术人才市场需求很大。以开发区正在建设的海上嘉年华为例,这里将在2013年8月投入使用,现在预计每年需要200个舞蹈演员,这就正好和学校一部分学生专业对口。
  目前学校已经和海上嘉年华达成初步协议,将该处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此外,毕业生还可以到社会艺术院团、文化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张林芬说学校将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到高一级艺术院校学习深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