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不该有“薪愁”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体验记者:宋珊珊
  快要过年了,万千农民工即将踏上回家的路。在城市辛苦劳碌一整年,能否顺利拿到薪水,会不会被欠薪,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
  但是,欠薪、讨薪似乎成了每年年底都会发生的事,即使多家部门联合起来帮农民工维权,也难杜绝这种现象。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社会顽疾?农民工何时才能流汗之后不流泪?
  青岛有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上千家,竞争激烈,想在建筑市场站稳脚,需要一个好口碑,好“历史纪录”。如果发生欠薪事件,建管部门就会给予扣分,这会影响下一年度的工程招标,严重的甚至会被吊销资质。很多企业也不想欠薪,垫资付工资已成为一个行业现象。
  但是,建筑企业经常面临拨款不及时的状况,这时不少企业首先选择牺牲工人利益,通过挪用工程款来周转,一旦这个“窟窿”变大了,就会造成拖欠工资。
  而很多踏上艰难讨薪路的农民工,也有一些共性:因为老乡或朋友介绍到某个工地工作,所以不去签劳动合同。等着活干完了,对方翻脸不认账,他们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
  行业潜规则和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造成了建筑企业陷入欠薪、讨薪的“魔咒”。如何根治这一顽疾,是为这个城市付出汗水的农民工的期盼,也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期盼。
       本报记者 宋珊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