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分该判给虚构作文,而不是“扶老人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郭文斌

  真正的问题是:老师该如何教育学生?该教给学生的是:对社会、对未来还是要充满希望,还是要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好心没好报”不是主流。
  据《江西日报》报道,元旦假期,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余玉(化名)一直闷闷不乐。几天前,她所在班进行了一次语文测验,最后一道题是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作文。于是,她在作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情节:一天,70多岁的老大爷在马路上不慎摔倒,手肘磕破了皮,流了血。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车很多,躺在地上的老大爷很危险,我就跑上前去,将老大爷扶了起来,路上的行人都夸我是好孩子……
  不料,30分的总分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这让她感到很茫然。
  读完新闻,笔者也很茫然。写作文贵在真实,可是这位学生却虚构了一篇做好事的作文,从这个角度而言,老师给学生打5分,也未尝不可。但在扶老人反被诬成为社会热点的当下,学生仍能保有一份不怕委屈敢于畅想好事的纯真,难道不值得鼓励吗?虽然余玉承认作文中并非真事真人,但也是这个9岁女孩的率真想法。
  这5分的客观效果可能是,老师以自己的“成人经验”来教训孩子,结果击碎了孩子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从这个角度看,该得低分的不该是学生,而应该是老师。
  诚然,现在我们的确看到有不少人因为扶摔倒老人而受到委屈,不过,这样的比例有多少?应该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能因为极少数被曝光案例,就否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善良,即便是那些做了好事反而受到伤害的好人,也都表示今后依然会对帮扶老人抱有热情。
  真正的问题是:老师该如何教育学生?显然,不能武断地跟学生说“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而应将写作文和扶老人区分开来。且不说,老师不敢扶,并不代表学生不敢扶,也不代表所有老师都不敢扶。该教给学生的是:对社会、对未来还是要充满希望,还是要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好心没好报”不是主流。
  一言以蔽之,低分该判给虚构作文,而不是“扶老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