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儿女离开故土落脚异地
老漂族,漂在城市值不值
文/本报记者王琳马媛媛片/本报记者孙国祥
  • 2012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有人戏称他们为“漂族”老人。他们本可以在家乡安享晚年,却因为各种原因,要为了儿女离开故土,落脚异地;他们本可以在田间品味悠闲,却要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无奈,他们一边与儿孙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一边要时刻畏惧于城市生活的陌生。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漂”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他们所面临的,是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不习惯、社会网络的缺失等种种问题。很多“老年漂”,也因此陷入精神困境之中。
  有人说,“老年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儿女来说是“尽孝道”,对老人来说是“享天伦”。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发展的今天,虽说“漂”到儿女身边也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但对于许多“漂族老人”而言,这种幸福的滋味很复杂。


  “忙起来,就能暂时忘记想家”

  丁梅已经58岁了,或许对于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妇女来说,这并算不上大年龄,甚至有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还在外面经营事业,但是对于一直安逸地生活在农村的丁梅来说,她认为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不该再“动荡”。
  她生活的改变要从女儿喜得贵子说起。在奎文区新华路北头一家住宅小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花园里陪着外孙女的丁梅,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脸上有些发皴的皮肤明显比年纪看起来更苍老。
  丁梅说,她的老家在乳山农村,由于小时候没有上过学识不了几个字,她一辈子都没有参加工作,年轻的时候顶多就是去给厂子做做散工而已,更多的时候就是守着家里的那两亩地,种种玉米、麦子。“要不是为了女儿,我恐怕一辈子也不会离开老家。”
  丁梅的小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潍坊市的公务员,并在这里安家,去年夏天生下了小外孙女。“女儿开口让我来陪她,帮忙照顾孩子,我怎么可能拒绝呢。”在女儿提出“邀请”后,她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被老头子送上了来潍坊的客车。
  刚来到潍坊时,女儿还在坐月子不能出门,有时女婿工作忙顾不上,就只能由丁梅出门买菜做给女儿吃。她根本不会骑自行车,更不用说电动车了。那一个多月,女儿还不能出门,丁梅经常一个人穿梭在车水马龙中,手里提着个小小的菜篮,别提心里多落寞了。但是想想为了女儿,再委屈也值。
  “有一段时间,因为太想家,便回去住了几个月。”丁梅说,外孙女两个月大时,她便回家了,换了亲家母来照顾女儿。但是回到家后,生活上倒是习惯多了,心里却又总放心不下女儿和小外孙女,“虽然亲家对女儿很好,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怕她照顾女儿时女儿会不那么舒心”。
  终于,在家坐立不安了三个月后,她终于又回来到了潍坊。“那时女儿已经开始工作了,平时都是我带着小外孙女。”丁梅说,第二次来到潍坊时,心里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不安,再加上随着小家伙的长大,她越看越亲,再让她离开她还真有点舍不得。
  “想家的时候,我就让自己忙起来。”丁梅说,等女儿休班在家不需要自己照看小外孙时,她就揉面蒸馒头、包子,找找在老家时候的感觉,“忙起来就能忘记想家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也回过几次老家,但是总是呆不久就急着回来。”一边是放心不下老头一个人在家,一边是挂念年纪尚幼的外孙女,丁梅打趣说,没想到自己临到老了,反倒是更“泼辣”了,一个人“漂”在外地,适应新的环境,但还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落叶归根,至少可以和老伴随时相伴,互相做个依靠。

  “希望尽快融入这个城市”

  今年是段玉芬在潍坊过的第二个冬天。
  去年冬天,她从安徽老家搬到儿子温暖和宽敞的屋子里,每天除了在家做点饭,其他时间都在等待中度过。有时候儿子晚上有应酬,她就自己凑合着吃点。
  段玉芬说,儿子工作忙,很难有时间带她出去转转,她不熟悉环境,也很少自己出去玩。儿子上班后,她就孤零零的在家里等着他回来。儿子总是叮嘱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有人叫门也坚决不开。语言不通,她很少出去和别人聊天,去年冬天,她出门的次数不超过5次。
  这个冬天还没开始,段玉芬已经开始犯愁了。
  段玉芬是安徽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山东发展,去年,儿子因业务需要调到潍坊,顺便在潍坊安家。儿子目前单身,买上房子后,就把她接过来一起生活。段玉芬本来盘算的挺好,儿子工作忙,她退休没事,可以搬过来在家帮他打理一下生活,可到了潍坊才发现,这边的生活远不如她想象的那般美好。
  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平时几乎没有和她交流的时间。好不容易盼来周末,儿子就和他的“兄弟们”出去聚餐了。段玉芬看看眼前的大房子,宽敞,也暖和,但没有人气。为了打发时间,段玉芬也试图与社区邻居交流,但语言不通,自己说了一大堆,别人愣是没一点反应。
  这还不是段玉芬最头疼的。按照自己的条件,段玉芬的生活在当地生活很有保障,但到潍坊后,医保、社保问题就很让她头疼,她说,因为我国的医保政策是区域性的,各省各市各有政策,除了在当地指定医院就医外,在其他地方看病一般都得自费。她有心血管疾病,如果在潍坊就医,远不如在安徽老家实惠。
  段玉芬说,儿子虽然收入不低,但房贷、车贷的压力也不小。她到儿子身边的本意帮他料理生活,也不想成为儿子的累赘。所以,大多时候,身体不舒服她都扛着,一般的头疼脑热扛几天就过去了,但常年的老毛病怎么办?
  段玉芬告诉记者,不知不觉自己就加入到“老年漂”的行列了,尽管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可她还是希望能够尽快融入到潍坊这个城市。
  毕竟,对他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来说,子女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今后的家了。

  “漂”得快乐,还需多方努力

  或许对很多老人来说,当“老年漂”最大的意义是为了奉献儿女,然而,当异乡的生活逐步迈入正轨、第三代开始懂事,老人们得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时,他们却发现有些无所适从。“亲情之外,还缺少了一些什么。”68岁的刘志国说。
  刘志国和老伴已经在潍坊住了8年了,眼下7岁的小孙子已经开始上学,不再每天“爷爷、奶奶”地缠着他们,两人生活一下没了重心。“以前照顾孙子的时候,我俩身体好得很,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生病。现在可好,三天两头身体不舒服”
  刘志国和老伴老家在日照城区,当初为了照顾怀孕的儿媳妇,他和老伴一起结伴来到这里。虽然也是在城区生活,但是毕竟来到潍坊后又是一个新环境,两人一边忙着适应环境,一边忙着照顾儿媳妇,生活却也充实。再到后来,孙子出生了,喜出望外的他们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孙子身上,八年的时间眨眼而过,如今他们却不再有“利用价值”。
  眼下,孙子上了寄读学校,儿子、儿媳都忙事业,经常晚上不回家吃饭,老两口早早吃完了晚饭,接下来却不知该做点什么,只能结伴在家跟电视干熬。眼里满含落寞,刘志国说他和老伴虽然在潍坊八年了,但是没有交下什么朋友,亲戚又都在日照,“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找不到”。
  很多情况下,子女在城里扎根后,接上老人一同来家里享福,为老人养老,本是完全处于孝义。但”老年漂“们放弃家乡熟悉的环境,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属于孩子们的城市,原来的社会关系全部被打破,一切从头开始。两代人生活在一起,产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距离,这一切都给老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孤寂感。
  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专家赵约翰介绍说,“老年漂”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作为社会现象的“老年漂”,我们还应辨证看待。对儿女而言,父母的“老年漂”虽不得已,但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赵约翰说,目前,漂族老人实现“幸福”还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因社交圈子窄产生的孤独寂寞、医保、社保制度不健全、无所适从陌生环境、老人被动分居、语言不通等。因此,要让“老年漂”漂出幸福,除了儿女们用心外,还需要国家、社会和每一个社会公众尽些绵薄之力,比如成立外来老人社会组织、多举办文娱交流活动、针对外来老人加强文化建设等。只有这样,“老年漂”的幸福感才得以永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