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年初一,他们躺在透析的病床上
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不少尿毒症患者家境贫困,过年的喜悦他们已许久未能体会
  • 2012年01月13日  作者:
  • 【PDF版】
  每月十几次的透析对于病人来说,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考验。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穆静
  自1月4日本报张刚大篷车“助贫迎春”活动启动以来,不少贫困家庭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得到一份年货。在这些求助者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尿毒症患者,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因为高昂的治疗费用而导致家境贫困。近日,记者走近这个不幸的群体,感受他们的苦乐,倾听他们的心声。
  透析完就像获得新生
  12日早晨6点,冬日的早上漆黑而阴冷,家住长清的冯存平已经起床。他匆匆披上一件已经有些磨损的大衣,就急忙出了门。冯存平要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赶到济南泌尿专科医院,然后在那里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透析。
  7点多,冯存平赶到了医院,这时已经有不少病友在等待透析。轮到冯存平透析,医生将比牙签还粗的针管扎进他的血管里,鲜红的血液立刻涌进与针管相连的皮管。冯存平皱着眉头咬了咬牙。
  “看到鲜红的血液在管子里流淌,最后又流进自己体内,自己像获得了新生。”冯存平说,每周三次透析,总共是12个小时,对于血液离开身体,他已经习以为常。但他也有担心,因为他听医生说起过,由于透析时大量血液离开身体,病人随时可能因为心悸、血压低而有生命危险。
每天只喝3小杯水
  尿毒症病人的肾脏由于失去了排水和排毒的功能,病人身体里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会留在体内。如果水和毒素在体内聚集过多,会对脑和心脏造成不小的损坏,如心力衰竭、休克等。如果多喝水,就要增加透析的次数,这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为了省钱,不少尿毒症患者会控制饮水量。
  在解放军第456中心医院透析的李庆柱告诉记者,他每天不论多么口渴,都只喝三小杯水。“如果水喝多了,在体内排不出来,就要增加透析的次数了。”李庆柱说,虽然不敢喝水,但如果过两三天不去透析,浑身就会浮肿,整个人觉得非常困倦。
  “透析过后,整个人会非常舒服,非常有精神。”家住长清的房启英说,这时他就会想自己怎么筹足够的钱来进行下一次透析。当然,他也会想起自己上二年级的女儿,想起这次进城来要给女儿带些糖果或村里小店里没有卖的本子。
医院当家,病房里过年
  “每周有固定的透析时间,正好碰上除夕也得去医院。”冯存平算了一下,腊月廿九和大年初一正好是他要透析的日子,到时他会按时赶到医院,“拖一天就受不了,浑身涨、头晕、恶心,那种感觉太难受了。”
  张新刚是冯存平的病友,今年虽然只有27岁,但已经受尿毒症的折磨达五年之久。为了给儿子治病,2006年,张新刚的父亲将自家在长清的房子卖掉,与儿子一起来到济南,靠收废品和低保勉强维持张新刚的治疗费。
  “三天离了透析机就活不了,过年也过不踏实。”与冯存平不同,张新刚选择了长期住院,连过年也不回家。“住院免得来回跑,一是身体不允许,二是省了路费。”张新刚说,自从生了病,他就再也没有过以前那种过年时的喜悦。
  和张新刚一样,与他同在一个病房的戚兆行也会在医院过年。戚兆行家也住在长清,2005年他第一次开始透析。尿毒症有不少并发症,今年只有35岁的戚兆行已经得了骨质疏松。“不用跌倒,只要走路稍微重一些,腿就会骨折。”戚兆行说,由于骨质疏松,他平时连走路都不敢,更别说坐车回家了。
高昂费用拖垮家庭
  透析一旦开始,透析机就成了病人的“肾”,但每次400多元的透析费,让不少尿毒症患者不堪重负。即使医保报销后,每月的透析费和医药费合起来也得两千多元。“得了这病,花钱就是无底洞。”不少尿毒症患者说。由于无法再工作,不少尿毒症患者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家人朋友的帮助。
  “想想70多岁的父亲还在种地,我的心里就难受。”戚兆行说,由于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看病的钱只能靠低保和亲戚帮助筹集。为了挣钱,今年已74岁的父亲还要在地里忙活。
  比戚兆行稍好一些,李庆柱靠着妻子经营的小理发店和街道、居委会及亲戚朋友的帮衬,能凑够透析和拿药的钱。“理一次头5块钱,就这样零零碎碎地攒,好不容易攒够100块钱了,一次透析就没了。”李庆柱的妻子叹息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