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过京剧名导吴文才的经历看威海京剧——
30万人爱京剧却罕有专业人才
文/片本报记者陶相银
  • 2012年01月18日  作者:
  • 【PDF版】
  ◥白发苍苍的吴文才,至今还不时在舞台上发挥余热。
  去年9月份,威海荣膺“中国京胡城”称号,这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目前威海有京剧票房184个,票友2000多人,戏迷4万多人,京剧爱好者30多万人。相对于全市280万人口,这并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却罕有京剧专业人才。
  72岁的吴文才是名优秀的京剧演员,还是国内第一批戏曲导演。我们了解了他的经历,就可以对威海的京剧发展之路可见一斑。
解放前 渔码头上 有俩戏班子
  吴文才出生于1940年,在他小时候,威海还是一个渔码头。“全市就一条马路,一个二层的楼房。”在每年的打渔季节,胶东、辽东甚至江浙一带的渔民都聚集到威海,南来北往的人一多,加之文娱生活匮乏,看戏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 
  当时有名的戏园子就俩,一个在现在的东山宾馆附近,一个是栖霞街的威声戏园。而唱戏的人主要分两类,戏园子里的人,伙计、老板都会唱几句,都作配角;而主角、名角就得去烟台、天津、青岛去请,人家都是自带着胡琴、锣鼓和比较重要的配角来。
  吴文才小时候常常混进戏园子看戏,买票要一毛钱,最贵的一毛五。但那时候,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费也不到一毛五。吴文才10岁时,经人介绍进戏园子拜了师。
建国后 每个人都会哼唱几句
  上世纪50年代,威声戏园收编了一些小剧团,并更名为大众剧团。1957年,大众剧团收归国有,更名为威海市京剧团。
  此时,吴文才的才艺也日益成熟,作为一名正式的小生演员开始担纲主角,由于功底扎实、扮相俊朗,他演出的《红娘》《棒打》《玉堂春》等近100出戏场场火爆,并应邀前往烟台、蓬莱等地演出,红极一时。
  “那时候‘肃反’、‘打右派’等运动很多,唱戏就得迎合形势,曲目开始排演现代戏。”同时,吴文才的身份也在转变,不只担当演员,还要当导演、编剧。
  1959年10月,由吴文才执导的为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的现代戏《年青的一代》演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后,吴文才又带领威海市京剧团演出了现代剧《芦荡火种》《六号门》《桥头烽火》等大小剧目20余出,还曾前往济南人民剧场演出,场场爆满。 
  吴文才说:“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上级号召的,群众都响应。就说戏曲吧,每个人都会哼唱《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之类的,戏曲的氛围一直很好。”
上世纪80年代 京剧迅速没落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威海市京剧团开始逐步恢复传统曲目。排演一出《三打白骨精》,威海市京剧团曾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可难了。已经很多年没唱传统戏了,老演员演不了,年轻演员不会演,服装都得自己做。”
  由于演员功底不扎实,演出曲目少,电视、电影等娱乐项目的日趋增多,剧场里的观众迅速减少,不演不行,越演越赔。每年都得靠财政补贴吃饭。
  1987年,威海市成为地级市,威海市京剧团随之撤销,已经唱了20多年戏的吴文才不得离开舞台,随后他被调至建委,成为一名行政干部。
21世纪 票友多了,但不专业
  近十几年来,威海的京剧票友迅速发展,每个社区活动室里都有票友们在吹拉弹唱。据不完全统计,威海的戏迷已有4万多人,爱好者30多万人。“爱好京剧的人很多,街头上都经常碰见戏迷过来跟我探讨。”吴文才说,但票友不太专业。威海太缺乏一个专业剧团、一批专业演员了。
  已经72岁的吴文才有个心愿:“组建个专业剧团,创作一批符合当今主旋律的新曲目,让咱威海人演威海的戏。”他认为,京剧原本就“曲高不和寡”,专业演员越多,戏剧质量才越高,观众也就随之越来越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