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那难忘的年
  • 2012年01月30日  作者:
  • 【PDF版】
  过了腊月廿三,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大人们忙着赶集买纸香,请灶王、财神爷,我们小孩子则缠着大人要鞭炮,母亲还抽空忙着给我做过年穿的新衣裳。等到父亲在北屋里把家堂轴子和大红的对联挂上,再被晚间点亮的蜡烛一照,整个房间显得既神秘又庄严,画轴上一进一进的院子,仿佛就是祖上的老人们住过的房子,那两边又红又亮的对联,使得满堂生辉的同时又营造出节日喜庆的氛围。摆在八仙桌正中的,是写着“本音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的祖宗牌位,摆在院子里天地供台上的牌位,写的是“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神位”。现在看来,这个天地牌位还有博大的包容心境,包含着对所有生命和运行规律的敬畏之心,包含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望。
  到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处于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中。母亲忙着下饺子,祖父端个簸箕,里面端端正正地摆着写有祖谱的折子、祖宗牌位和香炉,香炉里插着三根点燃的香,香炉前边摆的是一个精致的小瓷碗,碗里盛着母亲刚刚煮熟的三个饺子。父亲点起灯笼让我挑着,哥哥拿着鞭炮,来到四分场院地里请“家堂”。祖父小心翼翼地冲西放好簸箕,双膝跪在地上,口中说道:“俺爹俺妈、俺爷爷俺奶奶、老爷爷老奶奶、老老爷爷老老奶奶,还有小升、小爽,都回家过年了。”这小升、小爽是祖父膝下过早夭折的两个孩子,每次说到他们,祖父都显得格外伤心。他和祖母因为没有亲生的孩子,只好用抓阄的办法,从大祖父那里把父亲过继过来。祖父跪着念叨了几遍,烧了纸,磕了三个头,等哥哥放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完了,把饺子汤浇在地上,才起身端起簸箕慢慢往家走,一路不住地念叨着请逝去的老人回家过年的话。这时周围的邻居也都出来请“家堂”,都是大人用簸箕端着祖宗牌位和香炉,小孩子挑着灯笼在前面走。
  待祖父一路念叨着进了大门,父亲就把一根木棍横倒放在门里,这叫拦门棍,说是为了挡住那些无家可归的野鬼,怕他们也跟着进来。祖父在北屋里把牌位重新摆在八仙桌上,父亲则把灯笼高高地挂在树上,说这叫照天灯。现在想想,倒也有些意思,那些向着家乡奔跑的人们,在除夕的寒夜中看见高挂的灯笼,也许会勾起对家乡亲情的温馨回忆,在心里点燃一支明亮的火把,从而加快回家过年的步伐。
  祖父把折子和牌位放好,重新点上香、烧了纸,父亲点着一把香交给我,我就一根根插到房门两边的松枝上,母亲和嫂子则忙着把一碗碗饺子端上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供桌边上吃饺子。庄户人家盼的就是除夕全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饺子,一起吃了这顿饺子,就算过了一个团圆年。那些出门在外的人,在路上乘船搭车、紧赶慢赶,赶的就是这个庄严而又温暖的时刻,这既是家里老人渴望的,也是在外的游子们渴望的。家庭的凝聚力,除了亲情、爱情,还有这渴求团圆的节日的浓情。
  吃过除夕的饺子,老人们把一盘盘供品摆到八仙桌上,一个青瓷大碗里放着一块四四方方的肥肉,其余的是整鱼、整鸡、豆腐与一些炸货,大小不下十几样,每样供品上边都放着几棵青青绿绿的菠菜、香菜,还有海带丝和麒麟菜。在“家堂”上的老人享用供品的同时,一家人暖融融地围坐在一起,也算是在回家过年的祖宗们面前守岁。这时,祖父就会指着牌位或折子上的先祖们,向哥哥和我讲述往事。间或我还会跑到院子里去放一挂鞭炮,熬到实在困得睁不开眼了,我才爬上炕去睡觉,而父亲、母亲和哥哥嫂子还要等午夜发过马子再睡。午夜发马子是神圣又神秘的事,如果孩子们没睡,也不许说话。父亲把煮好的饺子摆在院子里供台上的天地牌位前边,点上香,在烧纸钱的时候,把请灶王爷时一块请来的一张骑马的神人连同印着十几位神仙的画纸一起烧了,由哥哥放了鞭炮,这个发马子、敬天地的仪式算告一段落。
  发完了马子,一家人还要吃水饺。就是孩子和老人睡了,也要喊起来或趴在被窝里吃。这顿水饺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重要,凡是愿意吃、吃得多一些的都认为是一年的吉兆,天亮以后人们见了面互相拜年时,问的第一句话也是“过年好,吃大几碗了吗”,这反映出人们在一年开始的时候,既盼望有饭吃,又盼望无病无灾能吃又能干。
  年初一天蒙蒙亮,不少人家又放起鞭炮,人们开始陆续走出家门去拜年了。人们早早走出家门忙着拜年,还有个抢时气、抢运气的愿望。那时候,庄户人家大多会在过年的时候穿件新衣服,做不起新的,也要在厚厚的旧棉衣上套一件洗过的裤褂。最讲究的是女孩们,她们大都穿得花枝招展、红红绿绿,就是冬天臃肿的棉衣,也遮掩不住她们那婀娜身姿所散发出来的青春气息。她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可心里却在比较着谁的衣服好看、谁围的头巾花哨、谁找的对象怎样。我们这些小男孩,穿上的新衣服不一会儿就这里蹭那里沾的弄脏了。到我十几岁时,初一早上就开始跟着大人去拜年了。那些一年当中吵过架、打过仗或闹过什么矛盾的家庭,双方都特别关注对方来不来拜年的事,因为但凡来拜年了,说明对方不再计较那件不愉快的事了,这一方也赶紧去那家拜年,双方这样一走动,什么也不用说,心里的矛盾和疙瘩就算化解了,这实在是个解决邻里纠纷、增进团结、和谐相处的好办法。
  年初二,则是妇女们忙着走娘家和女婿忙着看望岳父岳母的日子,这一天尤其是那些新婚不久的年轻小夫妻当主角的日子,而年纪大些的,则打发孩子们去看望姥姥姥爷或舅舅。我和哥哥没有姐姐妹妹,所以这一天很清静,没有客人来。小时候,这天一大早,母亲先是打发哥哥陪着嫂子去走娘家,然后递给我两包点心,用篮子装一二十个白面馒头,要我去几里地外的小武庄看姥爷和姥姥,后来二位老人去世了,就改去看舅舅。
  年初三晚上,祖父又端着摆好祖宗折子、牌位、香炉与水饺的簸箕,要我打着灯笼,抱着一捆干草(谷秸),把大门里的拦门棍拿掉,到四分场院地里去送“家堂”。祖父一路上说着“俺爹俺妈、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老老爷爷老老奶奶,还有小升、小爽,年过去了,都早点回去点火烧炕,热热乎乎地歇着吧,一年一回,明年再回来过年”,放下簸箕,双膝跪在地上烧纸,还让我把那捆干草烧了,说是给老人烧炕,也给他们骑的牲口加些草料。可我始终不明白的是,叫老人们回哪里去呢?回到那个深埋在地下又潮湿又阴暗的墓穴里去吗?回到西方落太阳的地方去吗?没有人知道。多少年来,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在阳世间生活的体验,去安排死人的生活。现在看来,那时能做到这些就不错了,眼下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连这个形式也不走了,传统质朴的纪念方式都被人们淡忘了。那时,祖父领着我从四分场院地里回到家,算是把年送走了。满桌的供品撤去了,但祖宗牌位和折子照样在八仙桌上摆着,照样一天三次烧香,墙上的家堂轴子和对联照样挂着,要等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才摘下来包装好,重新捆扎在北墙屋顶的檩条上,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