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动,老家没忘了我们”
“走西口”过年的昌邑人
  • 2012年02月03日  作者:
  • 【PDF版】
  “昌邑村”的新年全家福。
  八福村昌邑人于树墩老人和老伴在一起。
  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有这么些村子,村里的人大都来自潍坊昌邑,他们有着和当地人不一样的房子,不一样的习俗,当地人都将这些村子统称为“昌邑村”。1月23日下午2时,昌邑之窗网站站长李发宁等一行四人出发,开始了行程约1500公里的异乡拜年之行。
  太平村、六合村……有昌邑人定居的地方就有浓浓的乡情。太平村的英长林早守在蒲城南郊迎接,跟着车子,李发宁他们从蒲城县城区赶往太平村。在国道转往村子的路口,村中的乡亲们已经摆好了鞭炮烟花,敲着锣鼓欢迎家乡人的到来。
  太平村村民基本为昌邑南乡村落移民,有少数村民祖籍高密,另有一户居民为河南籍。锣鼓队开道,车队驶进节日中的太平村。李发宁他们拿出家乡的“乾隆杯”、大饽饽和昌邑建设局新出的昌邑画册。乡亲们把大饽饽摆上供桌,让先人感受山东老家的旧味道。青年人争着看故乡的画册,看昌邑城市的照片,感受未曾谋面的故乡的样子。
  说话间,英长林回忆起先辈们的讲述:早在光绪年间,山东昌邑就开始有人挑着扁担、推着独轮车,一边乞讨一边西行谋生,他们来到富平、蒲城、澄城、阎良一带,先居住在破庙里,砍掉一人多高的荒草,开荒种地,而后在地上挖坑,用树枝木棍撑起半人高的草柸棚子,建起了第一代“产权房”。
  蒲城一带过去的民居都是院墙很高,正房从东墙和西墙单面倾斜南北盖,而他们的北屋是矮窄的做饭房间。在东西厢房的挤压下,院子变成了一条窄窄的胡同,下雨时雨水都顺着单面向院子倾斜的屋顶流到院子里。“昌邑村”的房子都沿袭了老家的格局,宽敞明亮的东西向北屋,采光很好。
  在当时,山西人一看到这样格局的村子,就知道“这是山东庄”了。而近年,渭南一带当地村子的民居也都开始学着“昌邑村”的民居结构,建造东西向的正屋,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
  英长林的父亲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他指着家堂前摆着的一位女性老人的照片说:“这是我的母亲,他娘家是从山东昌邑老匙沟迁徙过来的,我姥爷为了纪念老家,给我舅舅起名叫‘昌邑’,而我父亲因为我出生在陕西,给我起(乳)名叫‘西安’。”老爷子又说:“老家的人过年到陕西来,我很感动,老家没忘了我们。”
  昌邑人过年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了这里的一大景。每到除夕夜,周围陕西当地村庄里的村民们都在等着听“昌邑村”的鞭炮齐鸣。甚至周围村子中的孩子都嚷着要到“昌邑村”的同学家里去过年,去感受那年味十足的除夕夜。
  老人儿孙四代四十多人,晚饭时他们不但做了地道的昌邑菜,还上了几道陕西菜。席间老人讲,这里当地的人年初一都是八点多才起来,没有一点年景,而“昌邑村”整个下半夜都在串门拜年磕头祭祖。
  晚饭后,英家门前已经摆好了十几箱子烟花,小孩们燃放着“嘀嗒筋”,大人们点上了烟花礼炮。礼炮映红了夜空,映红了村子,映红了乡亲们节日的笑脸。
  本报通讯员 李发宁 李洪帅 本报记者 秦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