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都是国象传奇
  • 2012年02月05日  作者:
  • 【PDF版】
  ▲卡尔波夫
  ▲卡斯帕罗夫
  ▲阿南德
  在刚刚结束的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上,天才少女侯逸凡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成为取得最好成绩的女棋手。而自从侯逸凡踏入职业棋坛以来,她似乎就注定与纪录和传奇写在一起。侯逸凡铸就了今天的传奇,但在她之前,国象界就有许多名将,他们的传奇也值得所有国象棋迷们回味。
棋坛常青树卡尔波夫
  一代棋王阿纳托利·卡尔波夫被称为棋坛常青树,因为他不仅在国际象棋界威望极高,而且竞技状态也是长盛不衰。在2010年,59岁的卡尔波夫和16岁的侯逸凡进行了一场性别大战,结果五和一胜击败了中国的这位天才少女。
  卡尔波夫1951年5月23日生于俄罗斯乌拉尔,4岁跟父亲学会了下棋。15岁获得国际大师称号,18岁获得世界青年(20岁以下)冠军,19岁成为前苏联最年轻的国际特级大师,23岁成为世界冠军挑战者,24岁时由于美国怪杰菲舍尔的自动弃权,不战而胜荣膺国际象棋史上第十二位世界冠军。此后在1978年、1981年两度击败柯尔齐诺依的挑战,成功卫冕,从1975年到1985年保持世界冠军称号达10年。1984年至1990年,卡尔波夫(大卡)与卡斯帕罗夫(小卡)进行了5次世界棋王争霸赛,引起全球亿万棋迷的浓厚兴趣,1993年,卡尔波夫击败“西方棋王”荷兰的蒂曼,重获国际棋联世界冠军称号,1996年再挫有“两卡掘墓人”之称的美籍前苏联新秀卡姆斯基,棋王桂冠仍戴在自己头上。1998年,47岁的卡尔波夫勇胜印度棋王阿南德,力夺首届新赛制世界冠军,成为棋坛的常青树。
好战的卡斯帕罗夫
  国际象棋界有史以来最高的等级分由谁创造?答案就是俄罗斯棋王卡斯帕罗夫。卡斯帕罗夫曾在1999年7月达到2851国际棋联国际等级分。在1985年至2006年间连续获得世界排名第一,曾11次取得国际象棋奥斯卡奖。
  在国象的世界,两卡之争必然是棋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两人的确是既生瑜何生亮。卡斯帕罗夫生于1963年,比卡尔波夫小12岁。当卡斯帕罗夫8岁开始接受职业训练时,卡尔波夫已经声名鹊起。1984年,卡斯帕罗夫取得了向世界冠军阿纳托利·卡尔波夫挑战的权力。当年的冠军争霸战规定先赢6盘者为胜,强大的卡尔波夫很快在前九局就取得了4:0的领先优势,但是卡斯帕罗夫凭借着自己的年龄优势,顽强地将比赛拖入一系列令人精疲力竭的平局中,在连续17局平局后,卡尔波夫再胜一局,以5:0领先,但是在第32局,卡斯帕罗夫终于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并在第47和第48局连续取胜,将比分追至3:5。就在这时,国际棋联以保护两位棋手身体为名强行中止了比赛。
  1985年,国际棋联重新举办了争霸赛,并将规则改为在24盘棋中先得12.5分为胜,平局则判定卫冕者胜利。最终,卡斯帕罗夫以13:11获得胜利,并在次年以12.5:11.5再次击败卡尔波夫。1987年,卡尔波夫卷土重来,第四次与卡斯帕罗夫争霸,在最后一盘时,卡斯帕罗夫以11:12落后,背水一战,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绞杀,最后卡斯帕罗夫凭借在第一时限结束时获得的一兵优势最终取胜,以12:12的平局成绩卫冕成功。1990年,在两人的第五次对决中,卡斯帕罗夫以12.5:11.5取胜。
  不过卡斯帕罗夫的好战不仅限于和人类高手过招,1996年及1997年,卡斯帕罗夫曾两度与IBM开发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进行国际象棋比赛,并胜出首次比赛,成绩是三胜二和一负,可以说是捍卫了人类的尊严。不过1997年,深蓝以二胜三和一负击败卡斯帕罗夫,后者于最后关键一局第19手弃子投降。棋王在赛后表示:“我要声明,我的失败与科技无关,因为电脑的表现完全没有机械的惯性,我不相信有这样优越的电脑。”因此棋王要求重赛。但被IBM拒绝,并迅速将深蓝拆卸,使卡斯帕罗夫失去了报仇的机会。2003年,一部纪录片为此而拍摄,名为《游戏结束:卡斯帕罗夫和机器》。

印度绅士阿南德
  阿南德1969年12月11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海港城市马德拉斯。6岁开始学棋。16岁时,阿南德获得印度全国冠军。17岁时,阿南德在菲律宾碧遥获得世界青年冠军,并成为印度首位男子特级大师。1991年,22岁的阿南德在意大利的“Reggia Emilia”大赛中,战胜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荣获冠军轰动棋坛。1995年在美国纽约著名的世贸中心大厦举行的职业棋协(PCA)世界冠军挑战赛上,阿南德以7.5:10.5负于卡斯帕罗夫。1997年底在荷兰格罗宁根举行的首届淘汰赛制的世锦赛上,阿南德杀出重围获得了向卡尔波夫挑战的资格。第二年年初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决赛中,他与卡尔波夫六盘慢棋战成平手,最终在快棋加赛中失利,挑战失败。2000年印度新德里世锦赛上,阿南德卷土重来,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后在决赛中以3.5:0.5的压倒性优势击败名将希洛夫,加冕世界冠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亚洲的男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与卡斯帕罗夫咄咄逼人的公众形象不同的是,阿南德是国际象棋界人士公认的绅士。阿南德的家庭属于印度婆罗门,这种教派规定教徒吃素、注重修身养性,行为举止要平静、稳重,忌烟酒,不因烦恼而失态。阿南德从小耳濡目染,这对他后来的棋艺和棋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南德认为:对手不是敌人,是伙伴。你只是想在比赛中赢他,而不能消灭他。他曾说:“输棋仅仅是不快,而不是痛苦;赢棋是快乐而不是幸福。”正因如此,阿南德总是能谦和、平静地对待包括棋手和国际象棋在内的周围的人和事。他也因此在棋界赢得了极好的人缘和口碑。
  阿南德甚至曾因为太善良而差点儿误了比赛。有一次在莫斯科举行的克里姆林宫之星快棋赛中,阿南德在半决赛中淘汰了卡斯帕罗夫,将与伊万丘克争夺冠军。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时,阿南德被一群小棋迷围住要签名,阿南德认真地给每个孩子签名。如果卡斯帕罗夫遇到这种情况会说一声“下次吧”,就走开了。但是阿南德直到给每个孩子都签完才赶往赛场,差点耽误了比赛。
波尔加 家族传奇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曾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个极荒谬的要求:如果给我10个健康婴儿,通过不同的训练设计,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10个孩子培养成优秀学者或杰出艺术家或超级罪犯。华生当然无法完成这个实验,但他的这一怪诞的想法却让匈牙利一位心理学讲师怦然心动,他的名字叫拉斯洛·波尔加,如今闻名于世界的国际象棋波尔加三姐妹的父亲。
  3岁时,波尔加三姐妹中的老大苏珊有一天无意在抽屉中发现一副漂亮的木头雕刻的国际象棋,一下子被吸引住。拉斯洛夫妇很快发现,苏珊对棋很有悟性,于是就带她参加各种比赛。奇迹就这样发生了,4岁大的苏珊竟获得了匈牙利11岁以下组男子冠军,7岁成为女子象棋大师,10岁打入全国女子成人组决赛。苏珊的成功给了拉斯洛灵感,他真正开始了他的波尔加实验:让孩子选择国际象棋。拉斯洛运用他全部的心理学、教育知识,设计和训练三个女儿。
  多年以后,拉斯洛夫妇欣喜地看到了三个女儿全都成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性格更为温和的老二索菲亚比较早地选择了做一个贤妻良母,个性更突出的老大苏珊和老三小波尔加则成为了国际象棋的传奇人物。1996年,苏珊·波尔加在战胜谢军之后,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八位棋后。受到父亲从小的培养和引导,老三小波尔加一直在参加男子比赛,而且曾经长时间排在男子前十位,谁都知道她的水平早已超越了所有女选手。所以,当侯逸凡卫冕棋后之后,她的目标也只剩下了小波尔加。
   本版撰稿 许恺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