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送岗来到农民家门口
农民工朋友大多希望找有“归宿感”的工作
  • 2012年02月06日  作者:
  • 【PDF版】
  一位农民工朋友在记录适合自己的用工信息。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2月5日讯(记者 王海龙) 3日上午,由本报与济宁市中区就业办联合组织的春风送岗行动,来到该区喻屯镇万福佳苑万人社区,为这里的农民朋友送来了适合他们的两千余个岗位。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农民工在求职心态上,更多地想寻求一个稳定的岗位,不再东奔西跑地打工,找工作希望有归宿感。
  “圣品餐饮公司招操作工(厨房)20名,月薪1500元以上,沃尔德机械公司招聘磨床工10名,月薪2000元到3000元……”3日上午,济宁市中区最大的农村社区万福佳苑内,济宁市中区就业办的工作人员早早地来到这里,摆出了近二十张招聘信息板,上面写满了适合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岗位信息。虽然寒风凛冽,但是附近提前获知消息的群众还是将招聘现场挤得满满当当。
  今年40岁的张安营来自前兴隆村,他看中了一家名为吉安机械制造公司的普工岗位,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张安营立即掏出手机开始与招聘方进行联系。“我已经厌倦了背井离乡四处打工的生活,前些年在外干建筑活赚得钱倒是不少,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有五六千块的收入,但是都是打些零工,收入也并不稳定,没有活得时候还要再去用工市场上重新找活。再说了总不能干一辈子建筑工人。”张安营说。
  “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今年的建筑活也不会太多,前些年30出头的时候还能到处闯荡,现在更想着能在济宁找份稳定的工作。在济宁城区工厂里上班既减少了生活开支,趁周末的时候还能照顾地里的农活。”张安营告诉记者,在城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且能够长期地做下来,这对自己来讲是最幸福的事情。“其实我们很多农村人都没有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脏点累点没什么,哪怕是工资少三百二百的,只要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不用到处奔波了,我们也会去做的,至少也算有个归宿吧。”经过商量后,张安营和同来的几个邻居决定,当天午饭后就赶到济宁去碰碰运气。  
  “不像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一样,他们有的即使学习不好,还能学门电焊、车床的技术活,我们这一代农民工只能出力吃苦,所以非常珍惜这样送岗到家门的机会。早一天找份合适的工作就不用再到外地打工了,毕竟谁都想在家门口上班。”38岁的农民李平涛告诉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