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大棚经济,村民年收入十几万
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2012年02月06日  作者:
  • 【PDF版】
  ▲大年初一下午4时,司红芹正在落下草帘,以保持大棚内的温度。
文/片 本报记者 常学艺  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镇后常村
  “种地”“打工”“小买卖”这些谋生方式,是几年前我老家村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种地收入低,打工顾不上家庭,做生意的风险又比较大,于是2008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很多家庭转向发展“大棚经济”,经过几年摸索,逐渐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并成熟起来。2011年是个丰收年,村民们则过了一个喜悦年。

>> 守大棚,一年没出过远门
  腊月二十九上午9点,司红芹和平时一样来到大棚前,收起大棚草帘,让葡萄的嫩芽接受阳光;上午11点,整理完琐碎的农活后回家,准备中午饭;下午4点,在家调好饺子馅后,她又匆忙回到大棚,落下了草帘。
  “已经习惯了每天这样的生活,为了家庭的幸福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司红芹告诉记者,孩子的爸爸在外边工作,为了照顾家她就不能再出去打工了,种大棚也可以增添些收入。“自从种了大棚,出过最远的门就是去县城了,这活就像看孩子似的,离不了人。”

>> 盖了新房还要买新车
  “每年五六月份,是收获的季节。来自各地的运输车辆,直接开到葡萄架前,采摘、装箱、过磅、上车等都是流程作业,很方便。”司红芹告诉记者,这在以前都是想不到的,过去骑着三轮车去集市上卖,卖的少价钱又低,本钱都很难回。
  据了解,不少村民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大棚上,有的全家都参与其中,多的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司红芹只种了一个大棚,一年算下来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去年盖了新房子,老公也考了驾照,今年打算再买辆车,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司红芹说。

>>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
  不过一两年,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了家。他们感受到了种大棚带来的实惠,不用在外那么努力拼搏,也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80后”们也渐渐消褪了非要进城安家的想法,在农村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和家庭就心满意足了。
  “大棚经济这几年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通过过年就明显可以看出来,走亲串友的村民们都开着车,小孩们的腰包也都是鼓鼓的。”村主任常来更说,年后估计有不少村民就不会选择去外面上班了,在家发展大棚经济也是不错的创业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