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增强企业主却看不惯员工“不肯吃苦”观念“代沟”加剧用工荒
  • 2012年02月09日  作者:
  • 【PDF版】
  济宁人才市场,一位求职者审视着大屏幕上的招聘信息。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尹明亮 孟敏
  有人把四处流动的农民工解读为旅游式农民工,有人说新生代农民工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而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走?对时下的用工荒,他们自己又如何看待?
  抱怨加班成常态,
没有学习和休闲

  春节过后,23岁的李雪梅从烟台一家电子厂辞职,再次来到了人力资源市场,面对市场上拥挤的人群、繁杂的工作,她只有一个想法:这次一定要找个轻松点的活儿!
  “在电子厂、服装厂这些企业,一来订单就没白没夜地加班,太累了。”李雪梅说,她想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学习充电,可以和朋友逛街,能感觉到生活。
  “如今的年轻人确实和老一代不同了,怕吃苦、嫌挣钱少、没长性儿。”在济宁一家机械公司做人事工作的杜爱莲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有更多自由生活。  
  但在人才市场上,像李雪梅这样离职再就业的年轻人很多。和老一代农民工不同,尽管加班能多挣钱,他们也觉得不值,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耗在流水线上。
  杨利萍的情况与李雪梅相似。年前,她辞掉了淄博一家纺织厂的工作,回到济宁老家。纺织厂的工作环境很辛苦,永远是又热又潮,而她想找的是“工作环境好点,不用常加班,哪怕钱少点”的工作。
  “按老观念要求年轻人不一定合理,处在事业初期的年轻人有新想法新诉求、流动性大,这也算正常。”山东财经大学(筹)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葛培波说,年轻人的诉求应得到理解和尊重,他们需要时间学习、生活,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这种空间,他们会感到失望,甚至频繁跳槽。
干活、领工资……
再没别的

  24岁的刘盼今年准备找第五份工作了,除了刚刚工作时短暂待过的服装店、超市,在后来的保健品厂、机械厂,她都干了两年。之所以频频换工作,刘盼表示,工资低是一方面,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太乏味了,工作就只是干活、领工资、干活、领工资,如此重复,再没别的。
  48岁的方凤云来济南快十年了。她从一家家政公司辞职后,改行在三箭吉祥苑做物业保洁。方凤云做不惯月嫂,看着雇主家里舒适、优越的生活,觉得自己又羡慕又难过,心情变得难以言说。而做保洁心情就舒畅多了,有时想去看看在济南读书的女儿了,就找工友代个班。虽然月薪只有1100元,但方凤云说,她整个人自由多了,下班后还可以顺便做钟点工。
空头支票太多,
失去了信任感

  济南西沙工业园一家企业老板李家绪说,一过完年,在这里干活的几个老员工全走了。李家绪的经历,不少企业负责人都体验过。工人为什么要走?
  “最忙的时候从早干到晚,才能完成10个底盘,一天挣160元,而平常也就做四五个底盘,月薪平均下来也就2500-2600元。”在济南一家电动车企业负责做底盘的张师傅表示,这和当初老板说的月薪闲时3000元、忙时4000元有差距。
  虽然薪水打了折,张师傅还是要从早上7:00多干到晚上10:00。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天,车间里也没有任何采暖设施,温度和外面相差不大,他一直和冰冷的铁制品打交道,浑身冻得发木。
  “我孩子在山东省劳动技术学校上学,今年18岁,马上毕业了。”出生于1970年的张师傅说,儿子毕业后不想让他再到中小企业打工,不可靠,加班比约定的多、工资比承诺的少。
  “企业不兑现承诺,这也是农民工流失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济南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分析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利润低,不给职工兑现当初承诺,职工自然会跳槽,另寻新岗。企业要想留住人,必须要履行好当初的承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