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2崂山非遗节昨日落幕
参观游客达8万人次
  • 2012年02月10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2月9日讯(通讯员 任滨 于志 记者 王笑) 9日,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崂山区世纪广场圆满结束。虽然因寒潮降温、大风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而暂停一天,但除胶州茂腔演出取消外,所有预定板块全部顺利完成。据统计,此次非遗节参节市民与游客达8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崂山中心主城区的人气指数。 
  据介绍,与市北区萝卜会、四方区糖球会等节会以小吃为主相比,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更加注重充实节会的文化元素,注重搭建传统文化展示与弘扬的平台,契合广大市民对老传统、老习俗、老物件的文化需求。围绕这一主题,本届非遗节邀请了陕西安塞腰鼓、北京天桥中幡、河北吴桥杂技、海阳秧歌、泰山皮影戏、崂山螳螂拳、即墨柳腔、胶州茂腔、日照拉线狮子以及内蒙古长调、呼麦、马头琴等20余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届非遗节上还设置了首届崂山舞龙舞狮大赛、戏曲专场表演、新春灯谜竞猜、民间艺术展演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板块,并汇集了150余支文化队伍、100余场文化演出。据统计,参节市民与游客达到8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崂山中心主城区的人气指数。丽达购物中心、乐天玛特等周边商场客流量较平时增加两成,营业额也增加了20%。 
  本届非遗节上,除了参会非遗项目创下新高外,展销活动也更加丰富多样。节会统一设立室内摊位,吸引国内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销活动,并设置了民俗展示区、民俗小吃区、书画金石区,包括烙画、剪纸、泥塑、草编、面人、布艺等多个门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使观众亲身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据悉,开幕式当天,王哥庄大馒头便销售了500余斤,菏泽吊炉烧饼也以其独特风味引来众多顾客,平均每天的销量达近千个。 
  另外,本届非遗节还积极鼓励、吸纳100余支本土优秀群众文化队伍登台演出,在与外地队伍的切磋交流中提高技艺水平。螳螂拳、崂山道教武术、崂山九水梅花拳、地功拳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使观众更加直观地领略崂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沙子口祭海完整再现了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等仪式,除了祈求平安丰收,更增添了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内涵。具有百年历史的孙家下庄舞龙、东韩舞狮、沟崖高跷等队伍,也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崂山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使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崂山传统文化的魅力。“同乐崂山”主题日活动为各街道的优秀文化队伍提供了舞台,广大群众自编、自演《流光溢彩》、《龙腾崂山》等舞蹈,使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审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