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一份“保险”,真管用了
  • 2012年0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济南 往届生马小明

  又到了自主招生的时节,又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去“赶场”,又有许许多多的获奖证书、竞赛成绩、学生工作经历要一一呈现。作为一个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过来人”,有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我高中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当我知道有自主招生这回事儿时就暗下决心:要在高考之前为自己求一份“保险”!
  是的,保险!
  身边的同学大都也这么看。毕竟参加自招的名额就那么几个,学校通常会以学生的综合表现来决定名额谁属。简而言之,能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即使不参加自招,凭高考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大家都对这件事趋之若鹜,无非是想为自己“捞一票”。
  为此,我们同学之间闲聊时把这些“自招党”分为三类:
  拼一拼。比如小A同学,正常成绩可以上山东大学,但他对自己的高考冲刺能力比较自信,自主招生可能选报同济大学。这样,考试没过关也无甚损失,考上了就为自己的高考加了分。是为“拼一拼”。
  稳一稳。同样以小A同学为例,自主招生就报山东大学,这样过关后就能获得加分,只要高考发挥正常,进入山东大学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万一高考出了意外,有了加分还有机会进入理想的大学。是为“稳一稳”。
  保一保。假如小A同学较谨慎,不想在准备自招考试上花费太多时间,可能选择一所相对容易考上的学校,这样即使高考考不好也有一个保底的选择。是为“保一保”。
  就我而言,高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参加自主招生时选择了“保一保”策略。本来没打算用上这个自主招生的加分,可是无奈高考失利,于是,当初的保底选择成了后来暗自偷笑的“明智之举”。
  当然,也有同学为自主招生奔波许久,最后却没有用上。以我们班为例,十余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最后用上的有四五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