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
舞动幸福节拍,传承艺术精髓
  • 2012年0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5岁的张佳芯(左前)是花鼓队中年龄最小的学员。
  张兰青的大女儿牛晓丹正在进行表演,她现在已是花鼓队的主力。
   文/本报见习记者 杨琼  片/本报记者 段学虎   

    农历正月初十,是广饶县民间艺术汇演,广饶乐安公园内汇集了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二十多个民间艺术团体,陈官乡的短穗花鼓表演队特别抢眼。十几个孩子腰间扎着花鼓,在一位中年女性的的组织下预演排练。他们就是东营两项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陈官短穗花鼓传承人张兰青和花鼓队的队员们。正是这个30人左右的小舞蹈队,让东营流传百余年的传统民间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承。
相关链接
  陈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清朝道光年间广为流传,发祥地是广饶县陈官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短穗花鼓原是穷人乞讨的“家什”,每到青黄不接之时或灾年,自学成才的艺人们就背起花鼓,四处逃荒,往往师徒、兄弟或父子组成一班,或跑坡或设地摊演出。“祖父张延水是打短穗花鼓的第一人,当年带着父亲张洪果、伯父张洪祥等人在外逃荒,起初打花鼓用的是长穗,由于他们个头较矮,甩长穗较为困难,祖父就改成了短穗,短穗花鼓也就由此而来。”张兰青介绍说。
  最初的短穗花鼓表演形式是一人打鼓,一人伴唱。与常规的打腰鼓相比较,短穗花鼓的特别之处是用于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短穗花鼓的独特之处就是用穗敲打鼓面,所用的鼓就是普通的腰鼓,系穗的绳子有黄色和红色两种颜色,是当年祖父去宫里表演得到皇上奖赏,赏赐了黄色穗绳,一直沿用至今。”
  2008年,陈官短穗花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传承人与女儿同出力
  四十多岁的张兰青是陈官短穗花鼓的第三代传承人。2月1日,她从上午10点就开始为小学员们化妆、纠正舞蹈动作。当日下午1点,广饶县乐安公园的汇演现场,十几个学生在张兰青大女儿牛晓丹的带领下上台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声。小队员们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她们熟练地敲打着腰鼓,两串鼓穗在她们手里上下飞舞,煞是好看。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已是气喘吁吁。
  19岁的牛晓丹,从七岁就开始学习短穗花鼓。她说,初学时很容易将穗结甩到身上,弄得身上紫青一片,“由于年纪小,把握不好力度,所以每学习一个动作,就会敲到身上。”甩穗时要用食指和中指第一关节处夹住穗根,长时间夹会磨出血泡,记者看到,牛晓丹的手指关节处已结下了厚厚的一层茧。现在,牛晓丹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日照分校),“当初报考舞蹈专业就是想学习更多知识,在陈官短穗花鼓中融入更多的舞蹈元素,让单纯的敲打和说唱变成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广场性质的陈官短穗花鼓推向舞台化。”
  牛晓丹告诉记者,她特别想跟母亲共同为陈官短穗花鼓做点儿努力,“自己的坚持,或许就是一种努力吧。”
坚持学习的学员寥寥无几
  目前,张兰青组织了近三十名学生学习短穗花鼓。这些成员大多是张兰青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她们没有舞蹈基础,基本上是从零学起。张兰青说:“作为短穗花鼓的传承人,我从年轻就开始组织学员学习花鼓,最初的学员是同村里的孩子和大人,每年组织两批,每批三十人左右。学习花鼓不容易,一时半会儿学不会,甩穗子时经常甩到身上,弄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很多人学学就不学了。”据张兰青介绍,大部分学员最多学一两年就不学了,因为无利可图。能够坚持下来的学员屈指可数,在现在的队伍中只有三四个。
  学员中的钟若飞从7岁学习接触短穗花鼓,至今已是第7个年头。张兰青说,现在这个孩子的动作已是有模有样了。钟若飞说:“当初只是看着好玩,没想到真正学起来居然那么难。好几次我都准备要放弃学习了,张老师就到家里鼓励我,让我继续学。慢慢地,我便喜欢上了花鼓。”
  据悉,学生们一般利用寒暑假到张兰青家学习练习花鼓。张兰青说:“由于孩子们现在都是在读学生,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所以平时不组织他们练习。”
  陈官文化站站长宋金生说:“在短穗花鼓学员不多的情况下,我们还曾联合陈官乡教育办在学校里选了十几个学生跟张兰青老师进行学习,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无固定学员成了最大难题
  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目前陈官短穗花鼓没有一批固定的学员和演出队伍。张兰青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固定学员,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演出的机会,我们特别感激,但是每次花鼓队的队员都不固定,新加入的学员功底又不扎实,排练时难度加大,加之排练的时间有限,排出的节目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真正拿得出手的很少。”
  2月7日,记者见到了一直忙于指导各地民间舞蹈队的李守信老师。据介绍,国家一级编导李守信从1988年开始发掘、整理、研究陈官短穗花鼓,近年来,从山东省舞蹈研究所退休后的李守信一直都在参与陈官短穗花鼓的排练与研究。
  “要打好短穗花鼓很难,特别是对没有任何舞蹈方面基础的学员而言。现在陈官短穗花鼓发展面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学员和政府支持力度仍不够,需要政府帮助建立一个以传承人教授的固定性的传承基地,有固定的学习人员,在外出表演时不会再被动地临时召集人手进行排演了。”
期盼短穗花鼓“名声大震”
  李守信老师说:“短穗花鼓的艺术价值很高,因为它动作多、花样多,因此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次它的技艺性高,要想打好短穗花鼓得有熟练和高超的技艺。”李守信老师介绍,近几年陈官短穗花鼓有了多方面的创新,比如现已发展成了队舞和群舞,而且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新的舞蹈元素。同时,花鼓中还吸收了戏曲等其他表演艺术的一些表演形式,还将舞台表演的一些元素植入,使短穗花鼓更饱满耐看,更有艺术冲击力等。
  据介绍,短穗花鼓有两个特点,一是左手持鼓槌在腰左侧打点挽花,右手将穗缨甩至背后、胸前,运用跨腿、缠腰、跳步等动作,以鼓槌前后左右上下准确击打鼓面中心;另一方面,鼓在腰间是活动的,表演时如果没有娴熟和精准的技术难以击中鼓面,舞者必须以左臂肘压着鼓帮,不让鼓摆动,左手腕又要灵活地与右手腕同时舞花。
  李老师告诉记者:“短穗花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它属于鼓类舞蹈,脱离了鼓,就不再具有艺术表现价值,也不适合其它类型的舞蹈。再者,没有合适的、现成的音乐可伴奏,要想有好的伴奏音乐需量身定制。”
  宋金生说,现在陈官短穗花鼓已名声在外,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服装、道具及外出演出的经费等,平时我们尽可能多的给她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尽力让陈官短穗花鼓登上更高级别的参演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官短穗花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