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尝试综合管沟
路面“开膛破肚”现象将减少
本报记者谢晓丽
  • 2012年02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振兴路一处曾被“开过膛”的路面破损严重,已露出钢筋石板。(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璇 摄
  近年来,聊城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出行也更加方便便捷。但一条刚建不久的马路,因为不断增添通信、供电、供水等功能,而屡遭“开膛破肚”。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聊城市政协委员张丽华提出可以建设地下“公共管廊”,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张丽华介绍,城市道路频遭“开膛破肚”不仅给社会资源带来极大浪费,也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马路一次开合,快则一周,慢则数月,极大影响市民出行,且挖掘城市道路的直接成本也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城市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并且随意性太大,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其次,道路频遭“开膛破肚”也与目前水、电、气、通讯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的城市管理体制有关。 
  张丽华提议,可以参照推广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设地下“公共管廊”的做法,管廊建成后,每隔一段距离留有一个操作井,管线安装、检修、故障排除等工作全在隧道内部进行,此后,如果地面建筑增加,需要增设的管线,直接从“公共管廊”里预留的通道装入,这样可避免频繁地对马路“开膛破肚”。  13日,记者走访聊城市区道路发现,每隔一段道路都会有一个窖井,有的窖井井盖已不知去向,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聊城市住建委表示,城市道路频遭“开膛破肚”是城市发展初期的通病,主要原因是城建资金相对紧张,往往资金大都投入到道路建设上,没有像发达城市那样在地下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聊城市古城区1平方公里改造中主干道按规划实施了综合管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此外,市住建委建议规划部门超前规划设置“管道通廊”减少开膛破肚现象,在没“管道通廊”的道路施工中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召开排水、燃气等有关单位的管网协调会,能不破则不破,减少道路交通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