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购物小票,“障眼法”不少
消协:购物小票藏“猫腻”,仔细核对莫大意
  • 2012年02月14日  作者: 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朱殿立
  • 【PDF版】
  在超市购物后,收银员往往都会打印一张购物小票交给消费者,而不少消费者并不重视超市小票,习惯顺手扔掉,殊不知一些无良超市的购物小票,却暗藏着诸多“猫腻”。
   八成市民没有核对小票习惯
  2月11日上午,家住东明县东关的陈女士到某超市购买米、面、绿豆等农产品,当时绿豆标的是优惠价6.5元/斤,她次日无意中发现,自己购买绿豆的价格实际上是7.2元/斤。虽然差不多少钱,但超市这种行为让陈女士非常气愤。
  商家出示的购物小票频出猫腻,而有多少市民在购物后记得仔细核对购物小票呢?记者在菏泽各大超市商场调查发现,约有八成的市民付款后没有核对小票的习惯,有的市民直接将购物小票,塞在购物袋内或者钱夹内,或将小票留在收银员处或者留在超市出口的工作人员处。
  “没有特意核对过价格,而且这么多商品的价格也记不清楚。”在牡丹路某连锁超市购物后的市民孙女士表示,也看过一些超市小票暗藏猫腻的报道,但是由于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在购物后懒得再核对一次价格。
  当记者询问消费者发现购物小票出现价格误差后如何处理时,大多数市民表示,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半数市民选择会到超市讨个说法。
   购物小票常暗藏四种“猫腻”
  商场、超市中商品种类繁多,优惠活动层出不穷,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而电脑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出现新旧价格不一或者不同商品共用一个价签名册的情况,相应的,付款后小票价格出错,成为多数商家的常见问题。
  据东明县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介绍说,从近年来接到的投诉看,超市小票暗藏“猫腻”的投诉主要有四种:一是,商品“变身”,例如本来是购买的“纸巾”,在小票上却摇身变成了“香皂”;二是单价“涨价”:店内的价签上标的是优惠价,而收银台核算时,小票上的价格却变成原价;三是单价“打折”,总价却“不打折”,就是陈女士遇到的这种情况,小票上标的单价是优惠价,总价却以非优惠价核算,这种方式较为隐秘,消费者不易发现;四是模糊指代,例如小票上只标明“特价商品”等字样,并没有标明具体的商品名称,给消费者核对价格造成障碍。
  消费者协会特别提示消费者,去超市购物,除了要仔细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留意商品标签价格,特别是在付款之后,要注意查看小票上的商品名称是否与所购商品一致;小票上商品价格与店内明示的价格是否一致;总价是否出现差错,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消费者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向商家反映,提醒商家及时更改,这样既避免了自己的损失也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如若协商不成,可向工商、消协部门投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