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茧成蝶李沧正经历华丽蜕变
  • 2012年02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李沧筹划打造山东半岛规模最大“购物天堂”。
  ▲万达、伟东、苏宁等国际商业巨头齐聚李沧,给李沧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拓宽改造后的金水路宽阔无比。
  ▲未来李沧工作重点将对李村河二期综合治理。
  ▲青岛交通商务核心区效果图。
目 标
  2012年是实施三年大发展行动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是李沧华丽蜕变的一年,李沧区将紧扣“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主题,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升城区品质,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开阔眼界、定位一流,真抓实干、创新进取,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李沧。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272亿元,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16%;区级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在城区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方面,重点办好12项实事:新建、改建2所学校,开办2所公办或公办性质幼儿园,在400个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对14所学校进行安全加固,对10所学校进行供暖改造;在全区实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建设5处社区长照站,完成121个社区居民基本信息数据库,建成14处社会管理信息调度分中心;加快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配备相关设施;改善基层医疗条件,为全区儿童免费提供口腔保健服务;继续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程,对区内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部实行托养;建设6处室外老年活动健身路径,为11个老年活动场所配备活动器材,为200名高龄独居老人配置“一键通”助老呼叫设备;改造升级22处社区文化中心,继续实施群众文化“四百”工程;建设区创业广场,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新开工建设3,000套保障性住房,实现2,000套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城区形象;持续实施“绿色李沧”建设,为世园会举办创造良好生态条件;进一步推进“平安李沧”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举 措
  围绕上述目标,李沧区今年要狠抓招商引资、三产提速、二产转型、财源增收四个重点,稳中求进,增强辖区经济实力。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增强后劲的重中之重。完善招商机制。坚持招商引资会诊、评估、调度、协调等机制,做到推进有序、协调有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借助2014青岛世园会宣传平台,高水平组织招商推介会,健全招商宣传长效机制,明确招商重点。交通商务区围绕核心区和安置区建设,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现代商贸区围绕提档升级,重点引进高端商务、商贸、楼宇(总部)经济等项目。生态商住区围绕迎办世园会,重点引进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商务办公、特色酒店餐饮等项目。强化招商责任。整合招商力量,加强考核激励,确保全年引进一批过亿元大项目。
  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家居、茶叶等专业市场,加快庞大汽车文化广场、五金机电城等项目建设。依托先进技术,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第三方支付等新兴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现代物流业。打造提升楼山物流园区、上臧配送中心、中石化配送中心、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确保苏宁、蒙牛、利群、九州通、鲁抗、青啤二厂等物流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探索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全区物流业整体档次和税收贡献度。餐饮住宿业。加快绿城喜来登、华外希尔顿、新澳国际等高档酒店建设,新建酒吧一条街、特色餐饮街,拓展消费空间,打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制订制造业振兴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楼山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环境污染少、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和小总部经济,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都市型新兴产业示范区。
  积极促进财政增收。坚持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多措并举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强化税源建设。大力培育对地方税收贡献大的企业,推进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加大投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扶持赛瑞达、凤凰印染等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将引资与引税有机结合,更加注重税收贡献度,及时跟进做好新投产项目税收征管,使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强化综合治税。抓好大企业及建筑施工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商务商贸业税收征管,及时清缴外迁企业陈欠税款,加大非税收入、国有资本收益等收入的征管力度,确保足额征收、足额入库。强化机制保障。健全税源动态监控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财政、税务、街道三位一体的协税护税格局。
  加快突破“两改”。把“两改”作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区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全年计划完成房屋征收60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开工260万平方米,竣工140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回迁安置。加快24个“两改”项目安置房工程建设,实现回迁1个,回迁居民650户。重点抓好铁路青岛新客站安置区、世园会区域和翠海宜居等项目的安置房建设,确保进度、确保质量、确保安全,把安置房真正建设成民生工程。高度重视房屋征收。尽快完成铁路青岛新客站周边区域等14个已启动项目的征收收尾工作;根据市场形势,有序推进剩余村庄改造,启动重庆路改造等基础设施房屋征收项目。
  加快基础配套。乘筹备世园会之势,借上级支持之力,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狠抓路网建设。新建、改建、续建道路37条,重点抓好世园大道、金水路二期、九水东路等7条道路建设,全区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5公里。提升承载功能。全面推进“水热气万家通”工程,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500户,新增供气1万户,新增供热1万户。加快排水截污工程建设,铺设雨污水管线2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大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座变电站建设和3条道路、8公里供电线路下地工程。开工建设铁路青岛新客站配套东西广场、地下空间和保和路商业区。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加快保障房建设。围绕“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早日使全区符合条件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集中建设模式,大规模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重点推进1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文昌阁、绿城经济适用房等4个项目实现竣工;加快建设海通车桥地块、河南、南庄改造等10个项目。全年完成1,500套经济适用房、500套公租房的配租配售任务。
  加强环境整治。坚持管理精细化,执法人本化,服务网格化,大干300天,实现城市面貌大改观。在点上寻求新突破。加快推进居民楼院综合整治,对重庆路等主干道及新建楼盘区域实施门头牌匾改造工程,努力营造特色突出、格调高雅的城市空间视觉效果。深化扬尘、噪音和渣土撒漏治理,加强施工现场围挡管理,确保周边整洁美观。在线上见到新成效。对九水路、京口路等14条道路进行重点整治,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编制完成板桥坊河下游综合整治规划方案,重点推进李村河综合治理二期、金水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形成李沧独特的河道景观。在面上实现新改观。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7座,总数达到19座。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法监管,推进治污减排,打造生态环境亮点工程。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停车秩序规范力度,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以文化铸造城市的精气神。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继续弘扬李沧精神和“五大文化”,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现代化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全区整体教学水平。全面实施1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扎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免疫规划内各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积极扩大就业,开发各类就业岗位2.3万人次,组织就业培训2,000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到90%以上,特困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勤 政
  新时期应有新作为,李沧区将按照“加速、提升、增效”的要求,更加注重政府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和约束力建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推动李沧大建设、大发展。
  加强创新力,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发展、促进和谐,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发展新亮点。努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形成积极开拓、勇于进取的浓厚氛围。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服务,带着感情到一线听民声、访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诠释民生理念,践行为民宗旨。
  加强执行力,建设高效政府。大力发扬“三上”、“三要”的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减少应酬,排除干扰,千方百计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全过程控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纠错执行闭环管理机制。坚持行政问责与效能投诉、督查考核相结合,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效能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加强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以舆情为明镜、为标尺,察得失、知长短。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政务大厅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加强约束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国有资产、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抓好社区“三资”管理,实现监管全覆盖。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审计监督,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树立廉洁勤政的政府形象。
  未来五年是李沧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时代赋予李沧重任,群众寄予李沧厚望。让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李沧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创新进取,推动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为加快打造“拥湾枢纽、生态商都”而努力奋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